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家分析:十大流行语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06日05:44 中国青年报

  所谓流行语,是指某个时点上产生的,首先在一定范围内风行,然后进一步传播的,以鲜活形式来表达特殊含义的词语。而青年流行语则是指由青年创造,或者源于其他人创造,但都在青年中广泛流行的词语。

  采用请青年评选青年流行语的方法,不完全是为了评选出“实际上”在青年中流行的语词,更有意义的是,通过这些流行语,还可以从潜在或间接的角度透视出青年对社会文化
的反映。因此,流行语便成为青年社会文化心态的符号表征。

  此次青年评选出的“十大青年流行语”,突出地表现了2001年中国青年社会文化心态上的以下特征:

  一、全球化背景下强烈的世界关怀与问题意识

  本次流行语的评选结果,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当今青年显著的国际问题意识。在“十大流行语”中,有3个词语与2001年某种意义上可谓最重大的国际形势有关:序位第1的“9·11”、第2的“本·拉登”和第9的“反恐”。

  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力,不仅整个世界的正常联系变得更加紧密,人类所面临的问题也越来越具有“全球性”的特征:生态破坏、资源短缺、人口过剩、艾滋病、毒品走私、“黑客”犯罪等等,近年来十分嚣张的恐怖主义活动更是如此。

  在青年所选择的有关世界局势的3个流行语中,两个占据了前两名的较高序位,表明青年不仅将较大的心理空间用于对国际安全问题的关注,而且还表明了这种关注的强烈程度。这种选择意味着,当今青年把是否有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视为影响中国发展的最为重要的外在条件。

  二、“中国年”里空前高涨的民族自豪感

  “十大青年流行语”中有4个涉及了中国2001年所取得的重大成就:“申奥成功”、“入世”、“W TO”和“出线”。

  刚刚跨进新世纪的2001年,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就扮演了极其引人注目的角色: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主办权;国家足球队第一次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圆满召开了A PEC会议;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因此,这个极富意义的年被称作“中国年”。“中国年”的成就极大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也使青年心态中的社会关怀倾向空前增强。4个流行语与我国当年的发展成就有关,说明青年心理空间中最大的一个层面留给了对国家发展与民族振兴的感受,由此也将进一步强化他们对于未来社会发展的更高期待。

  三、网络时代的迷恋新奇与流行文化追逐

  “十大流行语”中有3个与网络或网络文化存在直接或间接的联系:“翠花上酸菜”、“Q Q”和“Flash”。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现有的网民绝大多数是青年人,其中18岁以下的人占15.1%,18至24岁的人占36.8%,25至30岁的人占16.1%,31至35岁的人占11.8%。可见,79.8%的网民是35岁以下的青年人。

  网络这一高科技产品的迅速发展,带给了青年一个新奇的世界。而青年在这个新奇的世界中,又创造着更新奇的事物。尤其是在社会世俗化进程加速,流行文化呈现出强劲发展态势的今天,作为流行文化与高科技相结合的产物,一种被称为网络文化的东西诞生了。

  网络文化以其特有的魅力引发了一些青年对它的追逐和迷恋。他们在其中创造着、表达着、娱乐着、宣泄着。中国社科院博士沈杰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想免费学习高级商务英语课程吗?想拥有VIP邮箱吗?快来订阅成功宝典、WTO英语、白领健康手机短信吧!
新自写短信功能一流
对方手机
发送内容[最多60字]

选择闪电方式 您的手机
您的密码
索取密码  

在几十个国家地区,只要您拥有手机,就可以享受新浪短信头条新闻的方便快捷,让世界随您移动!>>快速订阅


分 类 信 息
:京城招生信息总汇
   赴新西兰学英语!
   坝上草原军马场!
   1.6元租涉外办公间
   亚运新新家园!
   8万以下品牌车专卖
:名门名车意中之选
   解开美丽秘码...
   妙善房地产咨询
:超高分子项目招商
   2000吨葡萄原汁
:与您相约-津鱼头
:加皇家大学MBA招生
:暗香浮动花袭人
:国际农业 MBA 开学
分类信息刊登热线>>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