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刊载文章分析
中国综合国力的急剧增长,已使世界大国格局发生了显著变化,在外界面对中国崛起的复杂心态下,人们应当如何冷
静地判断自己的国力国情呢?最新一期《瞭望》周刊刊载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于中国问题的四次大争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关于中国问题的较大争论有过四次。
第一次是1992年以来,国际上泛起一股“中国威胁论”,已经直接影响西方大国的对华政策的重新制定;
第二次是1994年,美国世界经济研究所布朗提出“谁来养活中国人”,引发了一场大争论;
第三次是去年开始出现的“中国崩溃论”,无限放大中国目前经济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得出草率的结论;
第四次则是“中国统计水分论”。
经济连年高速增长不容忽视
这些争论,有的纯属学术范畴,有的则带有国际政治角力的背景,但无论从哪个角度、用哪种眼光来审视中国的发展
,有一个基本事实不容忽视,这就是在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各种危机面前,在中国自身宏观经济运行面临诸多深层次困难的情
况下,中国不但没有衰退和崩溃,反而保持连续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
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德
对19世纪以来世界主要国家的经济发展状况,麦迪森曾组织专家运用购买力平价方法进行过比较精细和全面的定量
测算,其研究成果发表在麦迪森著《世界经济二百年回顾》一书中。
根据这项测算,在GDP总量方面:1995年,中国居世界第二位;美国居世界排名榜首;居第三、四位的是日本
和德国;中国GDP占世界总量的12.9%,少于美国的20.3%,也少于日、德之和的13.5%。但在1995年到
199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已经超过日本和德国。
这里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麦迪森等学者的以上结论,是按照购买力平价(PPP)计算的结果。目前在国内还没有认
同购买力平价计算的方法。对中国到底排在世界第几的位置,中国认可的看法是世界第六经济强国。
另一种极端看法:中国是二流国家
不过,对中国在“大国俱乐部”中的座次,国际上还有另一种极端的看法,即“中国只是二流国家”。
美国的《外交事务》杂志在西方外交界、政界和智囊界颇有影响。原载该刊的“中国只是二流国家”一文的作者吉拉
德·谢格尔,是伦敦国际战略研究所研究部主任。他写道:中国重要吗?否。充其量,中国只是一个娴熟外交舞台艺术的二流
国家。事实上,最好把中国视为一个仅仅在理论上存在的强国。
在相当大程度上,此文代表了西方持鹰派立场的中国问题专家对于中国的国际经济、军事和政治地位的看法。
中国何时成为世界第一
接着,国际上许多学者或政治家关心的问题就是GDP的增长率。
麦迪森教授与任若恩教授在1998年曾合作撰文,认为假定中国经济增长率保持在7%,而美国的经济增长率维持
在3%,中国将在2015年-2020年成为世界经济总量第一的经济强国。
全球面对一个国家的崛起,在世界历史的长河中中国并不是首例。但人类是第一次面对拥有这么多人口的国家的崛起
。美国经济崛起时只有3000万-4000万人,日本也只有1亿人。而中国有13亿人。如何认识又如何与一个新兴大国
打交道,成为一些国家对华政策,以及应对更直接的政策的困境选择。中国目前面临的就是这样的现实。
解决国内问题仍为首务
任若恩教授说,外国人看中国,往往看宏观指标。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问题及挑战是很多的。
他认为有三个问题是难以解决的:
第一,中国带着65%的农业人口是不可能继续往下走的,因为农业发展的潜力是有限的,因此,要依靠城镇化、工
业化。加上城市本身的失业问题,如何转化这么大的农业人口,我们至今还看不到完整、系统、有效的解法。
第二是社会保障,目前仅仅在这么小的覆盖范围内有这么大的资金缺口,如果考虑到覆盖农村,困难是难以估量的。
第三,商业银行的一堆坏账,如果解决不好,就是潜在的危机。加上中国参加WTO,银行感受到巨大的压力。所以
,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中国一定会把主要精力继续放在解决国内问题上。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