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埭头司法所2001年被司法部评为人民满意司法所。五一节前一天我住进了这个所。当天,所长谢飞雄便带我去帮教,了解几个刑释解教人员。
埭头镇在莆田沿海是个大镇,有12万多人口,22个行政村。司法所三个干部下乡都自备摩托车,老谢也不例外。路上,他告诉我,在农村帮教吃力不讨好,常吃闭门羹。问其原因有两个,一是不少群众对他们存在偏见,二是刑释解教人员常破罐破摔,经常寻衅滋事重 新违法犯罪。但即使这样,全镇60名刑释解教人员,谢飞雄还是走个遍。对其中10个重点摸排的对象,每季度与各村调解、治保主任重点帮教。
30岁出头的黄某因盗窃罪在大墙内度过了5个春秋,2000年提前释放。我们赶到后郑村黄家时,他正开着手扶拖拉机回来。见到老谢,黄某觉得不好意思。去年,刚刚回归的黄某家徒四壁,他想去搞运输,硬着头皮往几个亲戚家借钱买车,但奔波了两天,空手而归。黄某给我们泡了茶,感叹说:“不能怪人家不讲情面,只怪自己过去不争气。如今出了狱,但人家有时还是信不过自己。”借不到钱,黄某有些泄气,开始借酒消愁,并萌生了再次出去偷摸的念头。这时老谢知道了他的窘况,千方百计帮助他贷款2000元,还帮助到交警报了牌。黄某显然对老谢很感激,去年结婚时还硬拉着老谢去。老谢问了问最近的情况,黄某说,准备翻盖新房子,还筹了钱与人家买了一条船。黄某年近60的老母亲告诉我,还是政府有办法,能让石头开花,叫浪子回头。
让浪子回头,老谢是花了一番心血。一般的帮教对象虽然按要求半年走访一次,但他隔两个月都会向村里了解一次。老谢说,帮教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大家扶一马,送一程。对刑事释解教人员司法所做到了六清楚,即住址、犯罪性质、释放时间、家庭状况、经济条件、思想动态清楚,这样做帮教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下午,我们绕到埭头村。1995年4月,谢某因流氓罪被判4年,1999年出狱后,仍然与街头的小混混走在一起。老谢前几天刚听说谢某在街头找茬。不出老谢所料,我们刚走到谢某家门口,谢某母亲就一脸的不欢迎,说她家的孩子变好了,以后不要再帮了。谢飞雄心里明白,当年谢某刚回来,他上门登记时就被骂得狗血喷头,但他后来还是通过朋友、谢某亲戚告诉谢家,谢某哪一天不转化,他哪一天都会找上门。没办法,谢某父母配合了。现场有点尴尬,我们没有进屋,但老谢还是从左邻右舍了解到谢某刚结婚,正帮着父母在埭头市场卖海货。事后老谢告诉我,在农村,当家长的怕家丑外扬,讨不到老婆。谢所长把这些情况一一做了记录。
4月30日这一天,我们走访了6户重点帮教对象,2户不在家,4户有了职业,3个人结了婚。老谢说,“帮教需要真情去感化,多走走,敲敲警钟,才能让这些人不重新犯罪。”翻开镇里的刑释解教人员登记表,我发现,1998年至今,60名刑释解教人员只有两人重新犯罪。所里的同事说,这里有老谢的一份功劳。 (本报记者 林建兴)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