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城市说难也不难”
市长黎桂康接受本报记者专访畅谈东莞发展大计,并希望本报更多地报道东莞
“你们的问题非常之好,不仅关注东莞发展的大政方针,而且也包括了对我个人的了解,非常感谢。”昨日下午,东莞市市长黎桂康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笑着对记者说。
采访黎桂康市长,是记者期待了很久的事。东莞正集中全力打造一个新城市,万事待举,其中有太多的热点和焦点值得关注。来不及太多客套,记者一连向黎市长提出了二十来个问题,在两个小时里,黎市长一一进行了答复,比如城市建设和管理,比如现代化进程中的阻力,比如个人的工作和生活,几乎可以说是有问不拒。在采访结束时,黎市长还勉励本报记者:“我天天看《南方都市报》,这张报纸有特色,有活力,希望你们多多地反映东莞的情况。”
关于城市建设可拿六成财政搞建设
记者(以下简称记):东莞现在提出了“一网两区三张牌”的思路,大规模地进行城市建设,这是为什么?
黎桂康(以下简称黎):提出打城市牌的目的是要实现现代化,城市建设可以更好地发挥城市中心的作用,整合生产力要素,对资源进行优化配置,同时城市建设可以创造良好的投资、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城市也是吸引人才、积累人才的一个重要因素。城市建设还可以拉动内需,经过20年的积累,东莞各级财政都有一定的财力,今年市级财政用于城建的资金就达50亿元。为什么?别的地方的财政基本上都是吃饭财政,而在东莞,吃饭财政的费用还不到总财政的40%,我们可以拿出60%的财政资金来搞建设,拉动内需,促进发展。
记:东莞城市建设的理念是什么? 黎:东莞的城建不仅仅是要建设一个中心区,而是要将东莞32个镇的规划建设统一起来,每个镇都符合全市的规划,不追求小而全。路网、水网、电网、通信网、信息网五网由全市统一安排,医院、学校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也要统筹安排。
关于城市管理经营城市说难也不难
记:东莞提出了经营城市的理念,您作为管理偌大一个城市的“大管家”,觉得经营城市与经营企业有什么不同?
黎:管理企业只是微观管理,它可能需要更丰富一些的专业知识;而管理城市就是管理社会,需要管理者知识更全面、更综合化一些。
记:那么这种经营是不是很难?
黎:说难其实也不是很难。事实上,省委、省政府已经给出了管理城市的大方向,在东莞的周边城市,如广州、深圳,尤其是广州的“小变”、“中变”、“大变”,也给东莞有很大的启发。同时,从群众调研中也可以发现很多具有普遍性、方向性的问题,三方面一结合,就可以形成领导思维。当然,对一个市长来说,事情千头万绪,这就要求首先要抓住主要问题,亲力亲为,对各个层面的情况有所了解。
关于发展阻力只能靠发展解决问题
记:现代化进程中,总会遇到一些问题和阻力,东莞在现代化过程中碰到的阻力有哪些?
黎:我有一个观点,有发展才会有问题,这种问题也只能在发展中解决。比如说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当我们意识到这个问题之后,马上就拆除了100多家砖厂,关闭了十余家水泥厂,淘汰了500多个污染项目,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加大对生态环境的整治工作。比如说,560多家国有企业要全部改制,政府退出市场运作,这也是一个阻力。比如说,人口管理问题,东莞有154万本地人,400多万外来人口,还有80万的流动人口,而且人口还有不断上升的趋势。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外来人口对东莞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也给我们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现正不断增加警力,研究加强人口管理的新方式。
记:您怎么看待来自外部的竞争? 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竞争力越来越强,去年长三角到东莞招商的次数已有200多批,希望把东莞的外企拉到江浙一带去。对此我们的态度是,市场是开放的,不能不让别人来招商,更不能搞封闭。问题的关键是东莞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做好服务。事实上,企业自己是会选择的,去年东莞的台资项目增加了500多宗,引进外资的势头走在全省的前列。
关于产业调整东莞要参与国际竞争
记:东莞提出重点发展IT产业、特色产业和物流业,这是基于一种什么样的考虑?
黎:这是东莞参与国际竞争的需要,也是我们根据自己的产业特点和开放程度而制定的。东莞的IT制造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中占了31%,占全市出口总值的35%,电脑零配件市场占全球的份额达到20—30%;地方特色产业也是有目共睹,比如虎门一年的服装产值达到65亿元,大朗毛织业打出的口号是“世界上哪里有寒冷的冬天,哪里就有大朗的毛织”;物流业也正在兴起,常平火车站每年的货运量达到400多万吨,进口集装箱每年生成量达320万标准箱,再加上700多万人口在这里生活工作,我们根据这些产业特点决定东莞要重点发展这三大产业。
记:东莞今后如何参与国际分工? 黎:通过调整产业结构,逐步形成自己的特色,调整竞争力,参加国际分工,找国际订单。形象一点来说就是:美国的市场、台湾的订单,东莞的制造。同时,东莞还应该不断吸收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要做到这点也许需要一个过程,但我们可以不断地引进和消化吸收。
关于地区平衡拨亿元扶持龙头农企
记:东莞有一个跟其它地区不一样的特点,就是东部山区片的发展好过西部水乡片,这是为什么?
黎:事实上在改革开放前,东莞是西部水乡好过东部山区,那儿土地肥沃,非常适合农业,很多地方都是产值过千斤的良田。改革开放后,香港、深圳离东部近,辐射力更大,港澳关系也多,这些港澳同胞穿针引线的作用很大。同时,西部水乡片人口稠密,连片开发不如山区,建厂房打桩要打到十几米,而东部属丘陵地区,推土机一推就能平,非常适合发展工业。因此在这二十年来,东西部虽然都在发展,但相对而言,西部的速度确实缓了些。
记:对于这种不平衡,东莞现在准备如何解决?
黎:首先我们要考虑到东莞区域经济的布局,还要考虑到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究竟水乡是不是也要以发展工业为主?我想还是应该重点发展物流业和第三产业,最近我们也有意地在水乡片安排一些大项目,如汽车总站搬到万江,华南MALL建在万江,物流中心放在道滘,此外,市财政每年还对水乡的发展给予政策倾斜,鼓励利用水乡的肥沃土地发展三高农业。事实上,三高农业的效益并不比工业差,今年财政将拿出1亿元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增加农田保护区。
关于引进人才要让东莞更具吸引力
记:曾经有在东莞的企业家对我说,他在东莞发展的“死穴”之一就是人才短缺,您对此是否认同?
黎:在东莞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中,我感觉到最大的问题仍是人才不足,人才是城市的支撑,东莞必须加强人才的引进力度。
记:东莞近期的引智力度很大,一口气出台了三项政策,政府与企业之间在吸纳人才方面应该做些什么?
黎:政府应该提供一个良好的引进人才的环境,企业应该是吸纳人才的载体。在东莞,一家企业可以吸纳500多名技术人才。也就是说,企业要有人才的位置,可以让人才发挥作用,东莞的企业需要不断使自己的产业升级,加大产品的科技含量,这样人才的到来就水到渠成了。
记:可能吸引人才的不仅仅是适于创业,还要有适于居住的环境。
黎:对,这几年,我们切身感受到广州、深圳城市环境对人才的吸引力,东莞现在打造城市新区和松山湖科技产业园,也就是努力争取让东莞的城市环境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关于为民办事政府就是要勤政务实
记:您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为市民办十件实事,当时有人大代表分析说,要让运河无黑无臭可能是十件事中最难做的,您认为呢? 黎:事实上,关于运河治理,我们是经过了严格论证的,一些项目已经开工,我可以非常有信心地说,让运河无黑无臭完全可以做得到,请在明年3月看效果。
记:有承诺就必须有兑现,您是否感到践诺的压力?
黎:可以说,是压力,也是动力。市政府定下十件大事,是政府给自己施加压力,促进自己向前,建立一个勤政务实的政府。十件大事也并非凭空而来,事先都反反复复地做过论证,形成意见后才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目前,十件事情进展很顺利,电子政务网站已经建成了,13条路网的建设已经铺开,560余家国有企业转制工作已经完成了280多家,下半年可以全部完成。现在我们每个项目都落实到副市长身上,资金的运转也很通畅。
关于政务公开经常上网看市长信箱
记:您特别强调了政务公开,您认为政务公开的精髓是什么?
黎:政务公开中最首要的是要增加政府的透明度。政府应该是人民的政府,应该开诚布公地接受人大和群众的监督,使政府在健全的法制下运作。东莞现在正在建立电子政府,它要起到三个作用,一是政府办公现代化,提高办事效率,二是使政府部门间实现资源共享,三是更好地利民便民,让群众知道每一级政府现在在做些什么。
记:提到政务信息化,我想请问您经常上网吗?
黎:我经常上网看看。为方便政府了解社情民意,我们在政府网站上设立了市长信箱,每天都有几十封,甚至上百封电子邮件发给我,反映大事小事的都有,甚至连哪个地方蚊子很多的信件都有,对这些事情,我们都会马上派人去处理。还有拖欠外来工工资、劳资纠纷等事情,去年春节,我们了解到有家外企欠了工人3000多万元的工资,马上要求劳动部门予以解决,结果为工人追回了欠薪。
记:东莞的政务公开化想达到什么样的境界?
黎:举例说,现在我们将所有的公开招标、采购事务在网上和媒体上公开,让所有企业都能公平竞争,不用有事就找市长,而是找市场,不会埋怨政府不公,而是检讨自己的能力。为实现政务公开,减少与市场不合拍的政府干扰,我们已在去年将1170多项审批事项减少了400多项,今年还要再砍掉30%,只剩下300多项。
关于工作方法干部的威严不是骂人
记:有人向我“密报”说,黎市长是个很儒雅的人,您认同吗?
黎:(笑)我自己是个土生土长的干部,27岁在虎门镇当书记,1984年在当时的东莞县委做常委,一直在政府部门工作,要说儒,我自问没有什么高深的理悟,我只是觉得原来当农村干部,仅仅催耕催种就行了,现在做一个大城市而且是现代化中心城市的领导,必须有领导者的风范,这就要求我必须不断地在工作中学习,增长自己的学识,提高自己的素养。 记:您是不是一个很有亲和力的领导?
黎:(笑)干部的威严在哪里?不是骂人,而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人家才会信服你,努力地工作,骂人的效果绝不会长远。平常在工作中,我可能比较愿意原谅人,体贴别人一些。
记:要成就一番事业必须有一个具有高度凝聚力的团队,您是怎样来管理你手下的团队的?
黎: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并非是根本性的原则问题。许多争论不休的问题都不是大事,而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事过之后心平气和地回过头来看,会觉得当时的争吵完全是不值得的。我认为人与人相互打交道,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讲究工作方法。比如说几个人都要到广州,大部分人选择坐汽车,一个人想从常平坐火车,因为他没到过常平,想过去看一看,这个时候,只要不违反原则,我觉得是可以变通的。
关于个人生活市长也需要个人空间
记:据我所知,您经常工作到很晚,但同时爱好也不少,比如说书法、游泳等等,您是怎样把工作和个人爱好统一起来的?
黎:不管是当市长也好,任什么职务也好,总归是普通的一个人,总要寻找一些个人的生活乐趣和空间。个人爱好是生活的调节、工作的支撑。身体不好,怎么能够支撑繁重的工作?举个例来说吧,6点钟下班,游泳一个小时,回家吃饭后再加班到晚上12点钟,精神会非常之好,如果工作到7点钟,吃完饭再加班到10点,身体肯定会吃不消。
关于本报南方都市报很有活力
记:您日理万机,平常看报纸多吗?
黎:经常看,尤其是你们的《南方都市报》,我是天天都看。我还记得今年初省人大会议期间,你们的一位记者采访过我,稿件写得很好。
记:我们现在正在加大对东莞的报道,请您提一些建议吧。
黎:我觉得《南方都市报》很有活力,也很有特色,你们的信息来源非常广,了解的事情也很多,常常自己跑上门来主动找素材。与其它媒体不同的是,你们不是从理论上来证明一个结论,而是通过事实来反映,这样就更具有生动性和典型性。我希望你们的报纸能够更多地反映东莞的情况。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曾平治本报《东莞杂志》报道组周忠张境姚欧阳逸川蔡仁帅袁峰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韩一鸣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