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搜索 短信 分类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激情的岁月--走近“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多图)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5月12日06:57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进藏官兵


宣讲党的民族政策

  

散发十七条协议等宣传品。

  1950年1月,党中央、毛主席发布号令“进军西藏,解放西藏”,以十八军为主的各路进藏部队开始向雪域进军。昌都解放后,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简称十七条协议),宣告西藏和平解放。为保证协议的实现和巩固国防,进藏部队继续行军,和平进驻拉萨和各国防要地。进军西藏的胜利,标
志着祖国大陆的完全统一,也掀开了雪域高原的崭新一页。首批进军西藏的将士们,成为最早建设新西藏的主力军、“老西藏精神”的铸造者。

  今天的雪域高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西藏和平解放51周年之际,本版特推出这篇独家采访,以纪念“长期建藏,边疆为家,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人们,发扬光大被江泽民总书记誉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

  (一)

  走近进军西藏的女兵

  一次采访引出的采访

  走近“首批进藏女兵”,是在2001年5月,北京民族文化宫,纪念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的展厅里。

  攘攘观者中,一对老人拽住了我的目光。他们携着手,在一张张老照片前驻足凝神,时而又如孩子般兴奋地指指点点。这两位50年前进驻西藏的十八军老战士,正是曾任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西藏军区政委的阴法唐和夫人李国柱,一个在雪域高原呆了27年,另一个23年。

  采访快要结束,李国柱突然说:我们这些当年第一批进藏的女兵正在合写一本书,你有兴趣了解吗?

  当然!

  我参加她们的编辑会议,在一旁静听一群古稀老人热烈讨论、字斟句酌。李国柱阿姨不时打来电话,告知书稿的进程。2002年元旦前夕,这部《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终于出版,我有幸成为第一批读者。

  就这样,一次采访引出的采访,使我目睹了一部心血之作的诞生,触摸到半个世纪前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书里书外,幕幕激荡人心的故事,时时将我卷入思想感情的旋涡……

  (二)

  一千余名进藏女兵特殊的英雄群体

  三千公里雪域征程昂扬的生命赞歌

  这是一支用双脚走进世界屋脊的英雄群体。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诞生之初,为了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驱逐出西藏,实现祖国大陆的统一,进而巩固国防、建设边疆,党中央、毛主席发出了“进军西藏,解放西藏”的号令。

  在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八军和十八军独立支队为主力的第一批进藏部队中,活跃着1100多名女战士。她们风餐露宿、爬冰卧雪、顽强挺进,徒步跋涉二三千公里,跟随大部队一起,把五星红旗插上喜马拉雅山,胜利完成了解放西藏、统一祖国大陆的神圣使命。

  上下两部近百万字的《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正是对这段珍贵历史的追忆。

  1100多名女战士,除少数老红军、老八路外,多是刚刚穿上军装的学生兵。170多篇回忆文章,主要为她们亲身经历的自述。一个片段、一步脚印、一段心语,真实、质朴,深沉、细腻,共同织成一曲激情岁月的青春礼赞———

  随十八军入藏的消息传来,地处天府之国的第十二军军政大学三分校内像开了锅一样,1000名女学员几乎全部报名。名额只有100个,四川姑娘曾昭琼和姐姐曾昭符因分配已定,没能挤进名单。

  “我们急得哭了起来。祖国大陆只有西藏未解放,不去就再也没有机会了。我和姐姐一起去找大队政委,政委只好让我们参加体检……最终,我和姐姐都被批准了!我兴奋得一夜没有睡觉……”(曾昭琼《军旅青春》)胸中燃着理想信念,1100多名风华正茂的女兵走进雪域。

  千里征程,边行军、边建设,随时需要吃大苦,耐大劳。高山反应使她们心跳气喘,皮肤皲裂;趟涉冰河,最多一天过了20多次,冰凌将腿脚割出道道血口;途经之地大都荒无人烟,“即使丢了一双筷子,也无法得到补给”,有时断粮就靠野菜充饥……(吴景春《艰苦历程》)途艰履难,却始终洋溢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翻越海拔6300米的冷拉山,抱紧双腿沿着冰雪陡坡往下滑,大家戏称为坐“雪滑梯”;修筑康藏公路,女工兵与男同胞一样住帐篷,碎石铺地,上面垫一层树枝杂草、铺件雨衣,就是“钢丝床”。翻越大雪山,女文工团员们提前出发,在半山腰作行军鼓动;行军途中,女卫生兵巡诊送药,创造了“骡背病床”;到达宿营地,女报务员、女油印员就在低矮的帐篷里,借着摇曳的烛光和手摇马达抄收消息、刻印快报。简陋的“帐篷报馆”中,雪域高原最早的新闻事业悄然萌芽。(沈世纫《草原新闻女战士》)这是一群刚强的战士,也是柔情满怀的女儿。一匹战马,她们也将它当做无言的战友来关爱。

  “从甘孜向昌都进军之际,上级从青海调来一批马帮助运粮食。我和阎队长分管一匹栗色马,编号为‘8’。我们用自己的梳子为它梳洗鬃毛,为它编小辫,我还把自己的红绸系在它的小辫上,打个蝴蝶结。这样,在马群中我们就会很快找到它……在我们心目中,它是我们朝夕相处的战友,在共同完成进军西藏的神圣使命中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部队过金沙江,马群游至中游时,一个大浪涌来,红绸结离开了我的视线……我们上岸后跑向马群,一匹匹翻看它们的牌号,最后找到一个模糊的8号。我们像见到久别重逢的亲人,抱着它的头亲它,它也打着响,亲热地招呼我们!”(王蓉翰《悠悠情深忆当年》)每次读到这段文字,泪水便会润湿眼眶。艰苦军旅中美好人性的展露,在这部朴实无华的长篇回忆录中随处可寻,一种撼人至深的隽永魅力,由此而生。3000公里雪域征程,铸造着年轻女兵“铁一般的纪律,钢一般的意志,火一般的热情”,铸造着一个张扬着理想、信念,充满了忠诚、使命的激情岁月,也铸造了一曲昂扬的生命赞歌。

  (三)

  朝花夕拾还历史以本来面目

  五年磨砺让老西藏精神重现

  这是一部凝结着首批进藏女兵心血与汗水的巨构。发起、撰写、编辑、审定,都由她们亲手完成。

  朝花夕拾,绝不只为了重温青春华年。

  动议源于1995年。李国柱与老伴阴法唐在书市上偶然发现了一本所谓的“纪实”作品:《一次悲壮的女兵大进军———500女兵进藏纪实》。翻开一看,惊愕万分:情节荒诞,对许多重要政策更是多有歪曲。两位老人提起笔,向有关部门郑重反映。谎言被戳穿、流毒遭遏制,思考也在延伸:将那段亲身经历写出来,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给党史、军史研究提供一点参考,给青年一代留下一段真实!

  1998年11月19日,在原广电部教育处处长李国柱与原国家计生委副主任吴景春的发起下,在京的11位首批进藏女兵聚在一起,成立了首批进藏女兵回忆录编辑领导小组。编辑部,就是李国柱家的客厅。从此,十几个古稀老人不分寒暑,从城市的四面八方一趟趟赶到这里。

  又是一次艰难的征程。首先,首批进藏女兵有多少?都是谁?在何处?因年代久远、档案记录管理粗疏,可借鉴的资料微乎其微。拿出当年克难攻坚、务求必胜的韧劲,抓住少得可怜的线索,凭着原始的“滚雪球”方式,硬是一点点将散布在20多个省区市、包括70名藏族女兵在内的1100名战友联系起来!翻开4万多字的通信录,每一个名字、电话、地址,都是费尽心血始得之。

  几百封组稿信随即发往全国各地,得到热烈响应。老兵们将信复印、相互转寄。有的一人复印几份、几十份,有的一人收到多份!有的翻箱倒柜,查找资料;有的互相串门,核对事实;有的全家动员,老伴参谋、儿孙打印……

  老兵们的执著与热情打动了许多人。西藏自治区党委专门指定区党史研究室协助编辑。初编、审阅、定稿、付印,二三百篇稿件在北京、成都、拉萨之间来回旅行。常常是:内地,老兵们字斟句酌,精益求精;拉萨,党史研究室的年轻编辑眼含热泪,悉心整理。2001年岁末,这部不同寻常的书稿终于由西藏人民出版社出版。

  从1998年算起,这部书的诞生,历经5年磨砺。就在出书的过程中,又有7位老兵去世。当年,首批进藏女兵和男同胞一起铸造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老西藏精神”;而今,这部心血之作的问世,又一次闪现着“老西藏精神”的光辉!

  (四)

  岁月难泯高原情精神之花不老

  历史永记赤子心生命之树常青

  马年新春前夕,电话铃再次响起,李国柱阿姨高声说:“2月7号,我们的书要开出版座谈会了!”

  彭珮云来了,顾秀莲来了,阿沛·阿旺晋美发来贺电。女兵子女特意订了鲜花,郑重地给妈妈们戴在胸前……彭珮云称赞首批进藏的1100多名女兵,“是我们党和军队的骄傲,是中国妇女的骄傲。”顾秀莲高度评价《首批进军西藏的女兵们》,“无论从党史研究的角度还是从妇女解放运动的角度,都是一本珍贵的历史文献。”

  西藏和平解放后,首批进藏女兵大都转到地方单位,足迹遍及雪域,有的成为某些战线和单位的开拓者。《进藏初期的金融工作》、《一个外事女兵的自述》、《创办西藏第一所小学》、《最早进入墨脱的女医生》、《在藏文报这块新闻处女地上》……回忆录中的这些篇章,即是明证。中国藏学研究中心总干事、原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多杰才旦激动地说:这部书为研究西藏地方史留下了极其宝贵、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献!

  岁月难泯雪域情,历史永记赤子心。周晓铃生在西藏,母亲刘韵华是首批进藏女兵中的一员。医疗条件有限,就在她降生到这个世界的一刻,母亲闭上了眼睛,从此长眠高原。从未见过妈妈面的晓铃,读着妈妈在进藏途中给姥姥写的信长大。“每读一遍,我的内心就会掀起波澜。妈妈的生命短暂、平凡,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妈妈没有给我留下任何物质遗产,但她的精神却始终昭示我前进。”

  2001年6月,来自北京、成都、昆明、汕头的十八军子女组成了“重走父辈进藏路”小分队,行程2377公里,亲眼目睹了雪域高原50年后的巨变,真切感受到父辈创造的“老西藏精神”的精髓。队长卢继兵说:我们这也是一种“朝圣”!

  阴法唐同志在给这部回忆录所作序言中这样评价:“首批进藏女兵,是我们党和军队历史上一个特殊的英雄群体,也是继长征女红军后,出现在高原上的又一批坚强的女战士。她们在雪域高原特殊环境中展现出来的中华民族女性的英姿和美德,是一曲高尚的人生赞歌,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精神之花不老,生命之树常青。50年前高原军旅之夜的星空已经遥远,身边是21世纪斑斓的霓虹。逝水流年,有些东西却不应也不会改变。这次特殊的追踪采访似乎可以画上句号,又仿佛才刚刚开始……本报记者胡果

  《人民日报》(2002年05月12日第六版)

   一首歌声,两份祝福,万张贺卡免费送母亲!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相关链接
驻藏部队按“三个代表”要求建设西藏造福西藏 (2001/07/23 19:24)
胡锦涛在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2001/07/20 13:53)
西藏各族各界认为西藏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2001/07/20 10:31)
四总部致驻藏解放军暨武警部队指战员慰问信 (2001/07/20 08:16)
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2001/07/20 06:23)
驻藏部队帮助当地数十万群众摆脱贫困 (2001/07/18 18:03)
解放军驻藏部队为西藏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2001/05/15 08:25)


新 闻 查 询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商城推荐
  第一时间,新品特价
  • 夏日照相机大展卖
  • 进军世界杯珍藏版
  •   数码产品促销
  • 听音乐还是MD!
  • 音文秀复读机
  •   电脑,手机总动员
  • 最核算笔记本电脑
  • 极酷彩色扫描仪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