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民警梁赞回家省亲叙说维和故事,后天又将飞返战场
本报记者梁克毅通讯员李璟龙
左图:在波黑,地雷标志随处可见
右图:工作中的梁赞
昨天下午,由我国派驻波黑的“联合国民事观察员”——广州市公安局东山分局民警梁赞,在结束近半年的维和使命
后回家“省亲”,见到记者时,他的第一句话便是“我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随后讲起了近半年来在波黑的维和故事。
见闻:野狗·枪支·寒冷·乌鸦
由于常年战乱,波黑境内民生凋敝,不少名犬成了丧家之狗。梁赞说经常在街上见到没有主人的野狗打架。
持有枪支在波黑是合法的,各个家庭几乎都有枪,有的还不止一两把。但梁赞和他的同事们在值勤时不能佩枪,这使
得如何在波黑保住自己的性命比什么都重要,还好塞尔维亚人对中国维和警察的态度十分友好。
波黑冬天的寒冷让梁赞记忆犹新。刚到波黑不久,他奉命到一个边境小镇“Bratunac”的警察机构(相当于
我国的公安派出所)担负维和任务,当时气温零下30℃,狭窄的值班室只有一台1000瓦的电暖器,热了前胸烤不着后背
,梁赞恨不能把电暖器抱在怀里睡觉。
生活:可以跟米卢对话
还有一件让梁赞印象深刻的事是,波黑的乌鸦似乎比别处都大。
短短半年时间,梁赞几乎已经掌握了大部分的塞尔维亚语,用他自己的话说“完全可以跟米卢进行日常会话了”。
刚到波黑的时候,梁赞煞费苦心地摸熟了边境巡逻路线,这条路的两边都是雷区。辨别雷区在春夏都不难,但一进入
冬季,扑天盖地的大雪湮没了所有的标记,走过雷区只能靠经验。就是这样一条路,连通着我国驻波黑大使馆,那里有位一级
中餐厨师,能到大使馆享受一顿这样的晚餐、看看最近的《人民日报》,几乎成了梁赞在波黑工作之余唯一的期盼。
工作:遇险不忘职业习惯
梁赞在边境的Bratunac派出所呆了近4个半月后,被调到波黑第四大城市图兹拉(Tuzla)市警察局工
作,他回忆起一位来自山西省公安厅的同事,在一次值勤时遇到的险情:两个小孩在街边打架,其中输了的小孩回家把父亲搬
来作救兵,手上还握着一支上了膛的手枪!接到报案后,梁赞和同事立即驱车赶赴现场,只见同事习惯性地上前劝阻持枪的父
亲,此人一言不发地向天鸣枪两响,示意中国警察不要靠近,当时情况十分危险……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危机终于化解。
梁赞说起这事时认为,这是民警们在国内值勤时养成的职业习惯,一见到群众有危险总是毫不犹豫地挺身上前,以至
到了国外,在手无寸铁的情况下也会作出这样类似条件反射的举动。
交流:国外警察规范管理
在谈及这段维和使命的时候,梁赞说得最多的便是国外警察的规范化管理制度。他特别提及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使用
的车辆,这些车上都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还有一个类似于飞机“黑匣子”的仪器,每天只要一下班,动一动这些车便都会有
自动记录,包括走了多少公里、去了哪些地方等等,甚至违章超速都会被一一记录在案!
后天,梁赞将取道香港、德国,转机前往克罗地亚,再坐6个小时的汽车回到驻地,继续参加中国警察在波黑的维和
行动。
短信游戏站,精彩刺激好玩又有数码相机大奖!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