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5月27日电(记者李京华张舵)“老哥们儿,知道什么是太空鸡吗?那是神州三号带下来的鸡蛋孵出的
小鸡。说不定再过几年,咱哥们儿能尝上滋味呢。”
62岁的朱亚雄正眉飞色舞地和周围人侃高科技。他的一席话,让听众感到老人家这几天学问见长。
5月的北京,科技周、科博会等一连串的科技活动掀起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科技潮,对科学知识的关注如同最近北京的
天气,越来越热。细心的人发现,一向喜爱调侃的北京市民语言中出现了不少科学新词汇。
活学活用是北京人语言的一大特点。“磨蹭什么?跟展览会上的机器人似的,呆头呆脑,”一位妇女嫌孩子走路太慢
不满地说。“这是太空行走,将来我要当宇航员,”孩子反驳道。
一位丈夫买束鲜花献给爱妻时调侃道:“我把绿色请回家,免得你一闹别扭就像沙尘暴似的。”而在形容一个人心胸
狭窄时,新说法就变成了:“这个人的心是纳米级的”。
此间社会学家认为,作为当代城市社会的一种时尚,科学词汇开始流行并散发着强烈的时代和社会特征,显示出社会
文化生活变化的征兆。
“克隆”、“纳米”、“干细胞”等这些现在看来很普通的词汇在10多年前却很新鲜。而当时的人们对诸如“蓝牙
技术”、“磁悬浮”、“超导体”、“生物芯片”、“动物基因”、“生命科学”、“人类基因组”等词语则是闻所未闻。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王力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科技周的主题是:让科技走进生活。我们进行的大规模科普活动,
就是让老百姓实实在在地体会到科技在改变我们的生活。”
科技激起了百姓的极大兴趣,也使现代化的北京城充满了活力。在即将过去的这个月份里,北京市的有关单位在社区
、街道、农村组织了展览、咨询、科普画廊等上千项活动。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为喜欢扎堆儿“侃山”的京城百姓,提供了
不少茶余饭后的谈资。
今年已经退休的朱亚雄,最近一段时间总是逛科技场馆。他告诉记者:“如今,北京的科技活动比我小时候逛的庙会
还热闹,数字与网络、纳米新材料、基因与生命科学……那么多科技成果,即将进入我们的生活,我感到我的新生活才刚刚开
始。”(完)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