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险者向本报投诉司马台长城半路“拒客”,长城管理部门是何态度呢?拿着读者的投诉信,记者找到了司马台长城管理处旅游工贸公司的王经理。面对记者,他竟是一脸的无奈。
指着那封来信,王经理摇着头苦笑着说:“这早就不是第一封投诉信了。我们经常会接待一些不满的游客,争吵是家常便饭,有时甚至会发生推搡的情况。”
他向记者解释,不是不想让游客看最美的风景,也不是不想让游客去探险,而是“12敌楼”以后的路段确实很危险。该段长城依着陡峭的山脊而建,最窄处只有40厘米宽,尤其是著名的“天梯”路段,倾角甚至达到85度,几乎是直上直下的悬崖峭壁,只要一个大意,掉下山去就会粉身碎骨。
为了避免游客发生意外,管理处在“12敌楼”处竖起了“游客止步”的大牌子,但是仍阻止不了冒险者的脚步。有两个大学生的意外死亡让王经理记忆犹新:“看着伤心欲绝的家长,我觉得自己好像一个罪人。一想到刚才还是活蹦乱跳的生命转眼间就消失了……我很心痛!”王经理说,为了确保游客在“12敌楼”止步,1999年,管理处在此加派了保安,把想要上山探险的游客拒之“楼”外,哪怕被骂也决不放行,所以引起了许多游客的不理解甚至不满。
对此,曾有人提议,在最险要的地方加上防护措施,但被管理处坚拒。王经理说,因为司马台长城就是以其很完全地保留了明代长城的“原汁原味”而享誉世界,仅障墙形式的多样化在整个长城都非常少见,其中单边障墙和高矮错落的步步为营式障墙依着险峻的山势而建,登峰造极地体现着一种“城墙艺术”,似乎更超出其使用价值。所以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说,除非迫不得已,绝不能随便架设护栏之类的保障措施。
王经理很无奈地说:“面对游客的指责,我们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因为我们很能理解游客探求古迹的强烈愿望。但是,保障游客的安全是我们的责任。所以,如何同时满足两者的要求,一直是最让我们头痛的问题。”
晨报记者赵丹妮/文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