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杯 新闻 搜索 短信 聊天 企业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到哪儿找我的“饭碗”?——上海三年净增30万就业岗位探源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6月03日11:05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6月3日电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黄庭钧姜微怎么说下岗就下岗了?辛辛苦苦守了这么多年的“饭碗”说没就没了?到哪儿再 找工作?——对着记者,丁自均回忆着1998年从上海工具厂下岗的那一幕。连珠似的发问,依稀流露着当时的失落之情。

  40岁出头的丁自均,确有可堪追忆的往昔:上海市劳模、上海工具厂后勤部副部长、共产党员。但到了1998年 ,这些忽然丢失了:工具厂不景气,不得不整体剥离后勤部门,166名后勤职工都下了岗。身兼党员、干部和劳模的丁自均 毫不例外,从一名“女干部”,顿时成了一名“下岗女工”。守了十多年的“饭碗”没了,惯性的生活也从此改变。

  丁自均现在是上海杨浦大谷餐饮服务社的社长。这个服务社,是上海众多获得政府就业援助行动支持的项目之一。两 年前开始的这场从市政府到居委会的就业援助行动,计划三年里每年在上海净增10万新岗位。三年净增30万,能让一大批 失业人员失之东隅,得之桑榆。丁自均正是较早一批得益者之一。

  (一)在上海杨浦大谷餐饮服务社,丁自均是深受职工尊敬的“女社长”。服务社现在承包了华虹NEC等3家企业 的食堂、虹口糕团厂和一个面包坊。120多名职工都有着和丁自均同样的经历:下岗、再就业;还有一部分职工也是在面临 下岗时,被她承包企业时留了下来。

  1998年从上海工具厂下岗时,丁自均十分迷惘和失落。辛辛苦苦十几年,一下子仿佛回到了人生的起点,要重新 找工作,“何况我还是市劳模,从前是想也不会想自己会下岗”。可是,改革的年代,任何我们原以为不会丢失的“饭碗”, 都有可能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生活中的变化容不得你有丝毫怀疑。“你只能也跟着现实一道变化,调整自己,下岗了 ,千万别丧气。坐着等着总不是个办法,还是要走出去,找适合自己的新‘饭碗’吧。”

  费尽周折,丁自均终于在华虹NEC的企业食堂里找到了一份劳务工作。有着多年企业后勤管理工作经验,这个心灵 手巧的上海女人从此如鱼得水,以自己的勤劳和能干,将这份食堂活儿,不仅做得尽善尽美,还做出了感情。到后来,她索性 和几位下岗的伙伴承包了这个食堂的全部劳务,并招收了43名下岗职工。同时,丁自均和她的伙伴们还接了几份活儿。去年 ,得到政府就业援助计划的扶持,她们合伙成立了杨浦大谷餐饮服务社。丁自均当起了服务社的“小老板”——从前的后勤部 副部长,基本上又干上了老本行。

  从一个急于找“饭碗”的下岗女工,成为失业人员提供“饭碗”的劳动者,丁自均对失业人员再就业有着一份更深厚 的情感。她动情地说:“现在想起来,能走到今天真不容易。成立服务社,也就是想把生意做大。我和服务社里这些职工,大 都经历过下岗,知道失业的滋味。我们这些人很看重岗位,特别珍惜目前的工作。”

  丁自均说,目前,上海最难找到新“饭碗”的失业群体,就是40岁以上的女性和50岁以上的男性(在上海,这群 人被称为“4050”人员)。这些人,除年龄偏大,往往还缺乏良好的学历与市场竞争对口的专业技能,加上上有老下有小 。“一个稳定的工作,对我们这些人来说,太需要了”。

  (记者感言:丁自均给失业人员的启示在于:失业后及时调整心态和思路,发现市场空间,自主创业,自主就业,并 带动了一批失业者重新就业。上海政府这几年也专门为丁自均们提供了各类支持性就业服务。例如将他们吸收的下岗职工纳入 基本社会保障范围,设立促进就业基金,提供从业风险保险、各类免费培训、社会保险优惠、税费减免、小额贷款担保等,鼓 励整个社会形成一种积极创业的氛围和精神,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增长。目前,上海已经形成了浓郁的创业氛围,很多下岗失业 人员鼓起信心和勇气,争当“小老板”,众多的非公经济组织应运而生。“蛋糕”大了,能够吃到“蛋糕”的人自然不会少。 上海非公经济组织创造的新岗位有20.8万个,其中,像丁自均“大谷餐饮服务社”这类灵活形式的就业组织,每月能解决 4000多人上岗就业。)

  (二)王德新,就是丁自均所说的上海失业人群中典型的男性“4050”人员。

  在天目中路一个逼仄的小院里,也许是当了多年政工干部的缘故,年过半百的王德新在讲述自己下岗经历时,显得极 有分寸——

  “那是三年前了,我所在的上海港客运总站越来越不景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如今,还有谁会乘坐这慢悠悠的轮 船?怎么办?企业只有减员增效。不用说,这头一刀,当然要砍在非生产人员的头上。我是企业政工干部,很自然就进入了减 员的花名册。那年我54岁,名义是‘待退休’,就这样回家了。”

  “回家是回家了,可是日子怎么过呀?我妻子早就下岗了,女儿还没有经济来源。一家三口,就靠我那点退休费。我 自己做了一辈子政工,并不是想工作就能找到合适岗位的。当时,真是很发愁。”

  “这还得感谢我们街道。当时,北站街道自行车管理工作,需要一个责任心强的领头人。街道老干部看我是政工干部 下岗,觉得适合我,就找到了我。他们当时还担心我顾面子,不会答应。可那也是一份工作呀。再说,我平时不也做别人思想 工作吗?怎么临到自家头上就可以出尔反尔呢?我从小就历经生活磨难,技术高的岗位寻不着,政府帮助提供这样一个新岗位 ,正合适我呀。二话没说,接班上岗。几条马路的自行车摊,我管起来还是绰绰有余。”

  “去年2月,情况有了变化。街道劳动部门领导找上门,说市政府为解决大龄低技能的失业人员再就业,搞了个‘4050 ’的项目。其中,区里有一个老北站地区自行车管理的项目不错,你老王能不能出面参加投标、竞标,当一回领头羊?我也不 能草率答应呀,就说,让我实地考察考察再说吧。”

  “说实话,考察是假,我自己得考虑考虑是真。老北站地区车多人杂,我要想想自己能不能挑起这个担子?我回家后 想,我自己是上岗了,可是街道里还有不少难寻工作的‘4050’,他们的日子也难过呀。我老王怎么说也是老党员呀。现 在政府要你出来当领头人,我怎么能退缩。困难再大,也要上。就这样,我接下了街道的任务,当上了投标人,在街道领导的 支持下,精心准备了竞标方案,战胜了20多名竞标人,拿下了这个项目——闸北区百放车辆管理……”

  尽管标书上承诺要解决20名“4050”人员,但老王从规划管理和实际情况考虑,一下子招用了50多名“4050 ”人员。

  在人来人往的上海老北站,老王和他的伙伴们,把停放在这个地区数以千辆的自行车管理得井井有条。老王说,他手 下的这些伙伴们工作很负责任,大家都尽心尽力,互相关照着。“毕竟,找到这样一个适合自己的工作不容易”。

  (记者感言:在劳动力市场中,王德新应该属于那种相对缺乏就业竞争力的人了。但老王最终不仅自己有了新的“饭 碗”,还领着一帮同样缺乏竞争力的失业兄弟分享着做大了的“饭碗”。这得益于上海在推进政府就业援助行动时,一直对就 业特困人群实行的倾斜。不过,这种倾斜不是简单的“授之以鱼”,而是在开发和设计一批适合他们就业特点的岗位后,为王 德新们提供专门的就业帮助和培训,指导他们自己动脑筋,想办法,自主再就业。到2001年底,这个就业援助行动共设计 开发了700多个‘4050’项目,创造的就业岗位达到6万个,已经有5万多位像王德新这样的缺乏竞争力的失业人员, 重新开始了就业之旅。)

  (三)陈国梁念念不忘袁忠伟,尽管两人从前一直没有接触过,年龄也相差20多岁,用陈国梁的话说,是忘年交。 最近,身为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专家的陈国梁,又竭力推荐袁忠伟做这个志愿服务团徐汇分团的专家,让他和自己 一样去帮助其他创业者。

  上海市开业指导专家志愿服务团,是2000年开始推行就业援助行动时组建的专家志愿者队伍,目的是指导那些想 创业又不知如何创业的,或在创业中遇到困难的人,更好更规范地实现创业。这些专家,每周六上午风雨无阻,在专家咨询中 心“坐堂会诊”,接受咨询。

  陈国梁是上海广通电子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广通是他自己的企业;教师出身的袁忠伟,同样也是私营业主,不过他的 企业比广通要小得多。两人的相识相知,就起源于两年前的一个星期六,陈国梁作为开业指导专家的一次例行的“坐堂会诊” ——

  “那天我在天山路1800号‘坐堂’,小袁找到我说,自己的印刷公司现在有点困难,我能不能帮他。我一问,原 来他的那个印刷公司,由于设备有限,再加上印刷后道包装跟不上,不少订单白白跑掉。我一听,印刷后道大多是手工劳动, 不需要复杂的职业技能,劳动强度也不是很大,这不正是一个适合‘4050’人员上岗的就业岗位嘛!我应该帮助他。”陈 国梁说。

  在陈国梁的帮助下,袁忠伟引进一台德国进口的四色彩印机,产品前道生产能力大大增强,也为后道包装岗位准备了 大量的业务。袁忠伟随后接受了陈国梁的建议,把印刷后道岗位剥离出来,申报“4050”项目,公开向社会招标。

  后来,这个项目的中标人以此成立了“乐帮文化礼品制作社”,政府的促进就业基金为其担保,获得了30万元贷款 ,添了设备,租了厂房。几十名就业困难的人员在这里找到了新鲜的“奶酪”。现在,“乐帮”的门口,竖起了“上海徐汇区 ‘4050’就业基地”的铜牌。尝到甜头的袁忠伟,目前又设计推出一项连锁经营“4050”项目。陈国梁说,又有不少 “4050”人员能在这个项目中上岗。“小伙子市场感觉好,有点子,还乐于帮助别人。帮助失业人员再就业,就需要这样 既热心又有本事的人。”陈国梁这样评价着袁忠伟。

  (记者感言:与丁自均、王德新相比,陈国梁和袁忠伟都没有经历过下岗,但陈国梁脑子里,也绷着一根找“饭碗” 的弦,不是为他自己,为的是众多的失业人员。陈国梁所帮助的,不仅是解决了袁忠伟的企业发展“瓶颈”,更主要的是做大 了袁忠伟的企业让“4050”人员分享的“蛋糕”。而陈国梁的帮助,又使无失业之忧的袁忠伟也绷上了一根找“饭碗”的 弦。其实,道理很简单,就业的“饭碗”从何而来?还不是从持续发展的经济中来,从蓬勃发展的企业中来。经济发展和企业 发展的“饭碗”做大了,就业的“饭碗”自然不会小。这也许正是上海把促进就业的中心放在鼓励和支持创业的原因所在—— 借力发力,效应倍增。)(完)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新浪商城推荐
   做个酷酷男人!
  • IBM笔记本电脑
  • 惠普掌上电脑
  •   夏日精品促销
  • 姗拉娜新品上市
  • 名牌香水四折起
  •    精彩游戏火热上市
  • 圣女之歌豪华版
  • 游戏点卡低价热卖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