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网讯 台湾“行政院飞航安全委员会”昨天(6月5日)下午公布海峡两岸各航管雷达轨迹对照图,并推翻先前认定华航CI611出事时已平飞的推测,华航空难事件应该是飞机在爬升中就解体,而不是原先判断已达至巡航高度。两岸的资料都显示,飞机分散成四大群组时间约1分40秒。最奇怪的是,飞机在三万呎(9000米)高空分解,但主残骸却集中落在仅四平方浬的范围内,“飞安会”对此现象三缄其口,不愿多做解释。
航机在爬升中解体出事
“飞安会”昨天公布的资料,是汇整台湾“民航局”设在中正机场、马公、嵩山(北部大屯山)的雷达站、台军方战管,及大陆厦门的航管雷达。
“飞安会执行长”戎凯表示,“飞安会”在事发一天后掌握的资料,让分析人员以为飞机是达到三万五千呎(10600米)巡航高度才解体。不过比对后续多项雷达资料后,发现飞机应该是还在爬升中就出事了,但高度已接近巡航高度。厦门的雷达数据测到飞机失事时的高度是34843英呎(10620米),台方的雷达资料则显示飞机高度为34900呎(10637米)。
至于台湾战管雷达在飞机解体后,于雷达搜寻到一个36911呎(11250米)高的光点,推测应是飞机的分散机体在还有动力下,重量突然减轻所造成的惯性冲量,造成物体往上爬升。
两岸雷达数据2大差异
戎凯指出,比对两岸三个管道的资料,台湾民航和战管的雷达资料十分一致,大陆的雷达数据大致和台湾的数据吻合,仅有两个地方出现差异,第一项是在失事前12秒,飞机高度下降约100米,台方则没有这项资料;第二项是飞机起飞12分钟至15分钟间,大陆判断飞机突然两次加速,但之后的航速又和台方测得一致。“飞安会”已进一步向大陆询问这两个差异处,大陆还没有提出新资料,但“飞安会”也不排除可能是计算或雷达测量误差。
残骸为何过于集中?
“飞安会”昨天公布的雷达影像数据,清楚显示飞机先解体为两个光点,之后散成四个主要光点且维持一分多钟,戎凯表示两岸的雷达资料都确定飞机的确解体成四大群组。
可是初级雷达资料也显示,航机的主要残骸坠落在四平方浬范围内。而且在以第一具黑匣子讯号为中心3公里半径画圆,几乎就可以找到绝大多数机体残骸。由于飞机在高空解体,且当时飞机仍有动力,何以残骸分布区域却如此集中,“飞安会”调查人员或多或少有一些答案,但昨天都不愿多言。(编辑余广欣)
世界杯新闻订阅:精彩进球,一个不容错过!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