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16日电(记者段世文) 国家林业局今天发布的《2002年沙尘天气及灾情评估报告》指出,今年3月到5月,我国北方地区共发生12次沙尘天气过程,其中11次为沙尘暴。沙尘天气次数比往年略有减少(2000年15次,2001年18次),损失也较轻一些。
报告指出,今年的沙尘天气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沙尘天气强度较大,单次持续时间长。2002年发生的12次沙尘天气中,有11次为沙尘暴,其中4次为强沙尘暴天气,而2000年、2001年的强沙尘暴分别为2次和3次,是近几年最多的一年。单次沙尘天气持续的时间增长,一般2-3天左右,长的达4天多。如3月18-22日发生的强沙尘暴从新疆一直吹到辽宁,包括首都北京在内的我国北方140万平方公里的地区遭受沙尘袭击,一些地区的能见度极低,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生在我国最强的一次沙尘暴。
2、沙尘暴多发区域东移。监测结果显示,2001年沙尘天气多发地集中在甘肃、宁夏、内蒙古中西部。2002年的沙尘天气多发区东移到内蒙古中东部地区。发生范围除了新疆、甘肃、内蒙古、陕西、宁夏、北京、河北、天津等地区外,黑龙江、辽宁、吉林等东北地区也多次受到沙尘天气的影响,局部地区出现了强沙尘暴天气。
3、蒙古境内的沙尘天气对我国北方影响较大。2002年我国发生的沙尘天气,其中有半数起源于蒙古国境内,随冷空气南下进入我国,在南下的过程中在我国西北地区、内蒙古等地不断得到加强。
导致2002年我国沙尘天气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主要有:一是由于我国北方地区,特别是内蒙古大部分地区持续三年干旱,2001年冬季又是一个暖冬,地表植被覆盖少,土壤墒情极差,抗风蚀能力弱,遭遇强冷空气,极易形成沙尘及强沙尘暴天气。二是从西伯利亚快速东移的强冷空气而后形成蒙古气旋是造成今年的沙尘天气多发区东移的主要原因。三是进入2002年4月中旬后,我国华北地区的降雨较多,降雨量是近年来同期最多的一年,土壤墒情好,土壤含水量大,植被返青快,是今年的沙尘天气次数减少,结束时间提前的原因。
报告表示,今年我国共有10个省(市、区)遭受强沙尘暴和沙尘暴袭击,18个省(市、区)遭受浮尘和扬沙天气侵袭,累计受沙尘影响的人口达4.9亿,耕地面积3193万公顷,草地13250万公顷。沙尘天气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的生产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
但由于今年的沙尘天气集中在3月到4月份,这时北方大部分地区还没有到播种季节,植被没有返青,且沙尘暴发生时风力不大,为6-8级,降温幅度不剧烈,在10度左右,不足以造成大的直接经济损失。加之中央气象台预报准确,各地都采取了防范措施。因此,2002年沙尘暴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相对较轻。
另外,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等林业生态工程已先后启动,实施了林草植被保护、种树种草等措施,促进了植被的保护和恢复。这对减轻灾害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报告同时指出,今年北京沙尘天气的沙尘源为蒙古国中东部、内蒙古的中西部和西北地区,主要是内蒙古阴山北麓农牧交错区、锡林郭勒草原,浑善达克沙地、毛乌素沙地和蒙陕宁长城沿线以及河北省北部等地区。(完)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