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泸西县,一花富万家成为美谈。该县去年除虫菊由2000多亩猛增到6万多亩,种菊农户户户增收,今年仅此项农民收入可增加5000多万元。该县去年还种下杜仲5万亩,为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栽下富苗。泸西县干部扎扎实实调整产业结构为民增收,很受群众拥护,据泸西县委办的一份调查显示,去年底今年初,全县乡镇换届选举,106名乡镇党政领导均以高票通过,无一落选,全县没一名干部群众上访。心系群众找准着力点
县委书记高德明认为,在以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的新形势下,不改变支柱产业单一的局面,不解决好群众增收致富的问题,就说不上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也说不上代表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泸西县92%的人口在农村,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问题,关系到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面对烤烟“双控”后,财政收入和农民收入下滑,农业结构中低产值农作物比重较大,二、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经济特点不突出,优势不明显,农产品品种趋同,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少等客观现实,县领导决定首先找准发展思路。2000年6月,到任不久的县委书记高德明率领14人组成的调研组对全县的种植业、养殖业和农产品加工营销情况进行调查,在摸清现状的基础上,又赴石屏、通海、呈贡等县考察。在与周围市县的比较中,客观地分析了泸西的优势、劣势和差距,因地制宜地拟定了泸西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和阶段性农村工作重点,即“巩固提高粮烟猪,加快发展菜果药,建立六大基地(万亩优质米基地、10万亩优质烟基地、50万头优质仔猪基地、5万亩优质蔬菜基地、10万亩生物药材基地),培植八大产业(烟草、林果、蔬菜、畜牧、水产、除虫菊、杜仲、灯盏花产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以推进市场化、信息化和科技水平,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使农民得到实惠。
有了明确的思路,该县不好高骛远,一步一个脚印抓落实。县委将结构调整成效和农民是否增收作为各级领导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标准之一。找准了着力点,又有了激励机制,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成效十分显著。去年除虫菊产业一下子冒了头,形成6万亩规模,上万户农民增了收。与时俱进发扬好作风
泸西县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农增收与县、乡领导干部“三个代表”的学习教育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县乡村各级干部进农家门、察农家情、解农家难,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有的搞示范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有的带领农民拓市场。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全县乡镇共创办40多个示范基地、100多个示范点。县农科站投资60多万元,建起了占地12亩的科技示范园,引种了樱桃番茄、西芹、小兰西瓜等稀特瓜菜新品种,带动农户发展脱毒洋芋2.1万亩,经济社会效益可观。
在抓好示范基地和示范点的同时,他们又以培育农村经济能人为主体,组织种养能手到外地参观考察,开阔视野,启发思路。然后根据自身优势,确定发展项目。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县、乡信用社职工逐户考察,及时发放支农贷款。共发放发展除虫菊、杜仲、烤烟、优质梨、蔬菜等项目贷款17331万元。通过这些工作,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很大。
泸西县四大班子成员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既做运筹帷幄的“帅”,又做带兵打仗的“将”。县委、人大、政府、政协的主要领导分别担任六大基地领导小组组长,参与各项任务的落实和重点项目进展情况的督查。县级主要领导既是决策的关键人物,更是抓落实的第一责任人,他们亲自抓,负总责,树好榜样,使农业结构调整水到渠成。
在过去的一年里,全县人民耳闻目睹了这样一幕:在中枢镇立岗杜仲基地上,38名副县级以上领导顶着寒风细雨打杜仲塘,有的手上都起了血泡。县级领导身体力行,激发了群众的热情。永宁乡的干部与小江上寨的群众一道,用20天时间在陡坡上修出了一条两千米的山路,解决了农民浇杜仲水难的问题,乡干部还帮助农民挖杜仲塘、盖膜。在他们的带动下,圆满完成大梁子400亩荒山种植杜仲的任务。
主要领导带班子成员,班子成员带各级各部门,一级做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的好作风,产生了良好的效应。全县形成合力,加大了农业结构调整力度。泸西县“一季烤烟一季麦”的传统布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各乡镇产业结构调整幅度均在50%以上,全县90%的农户进行了调整。广袤的田野和昔日荒山荒坡,如今除虫菊花盛开,高原梨硕果满枝,杜仲漫山遍坡。
县长姚天国认为“撬动泸西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支点是发展‘近农’的龙头企业,围绕市场需求,拉长农产品链条,开辟一条农业县致富的新路。”龙头企业的发展涉及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无论哪一方面跟不上,都会影响龙头企业的构建,制约经济发展。因此,泸西县委、县政府坚持全社会联动,方方面面齐上,全方位搞好服务。为“近农”龙头企业在泸西生根、开花、结果营造良好的环境。凡是县域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人才,想方设法用事业、用感情、用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吸引和留住。为使汇利公司董事长赵文彬到泸西投资开发杜仲系列产品,县领导专程拜会,向他介绍了泸西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优越的投资条件,特别表明了县委、县政府创造宽松环境请他投资办厂的愿望。各产业领导小组充分发挥协调作用,处理企业遇到的难题。红河森菊公司需要占用35亩土地,除虫菊产业领导小组动员群众在3天的时间里将地里的农作物清理完。红河森菊公司收购菊花时,资金短缺,产业领导小组帮助协调资金200万元,解决了收购菊花的燃眉之急。县计委加快各个龙头企业前期工作步伐,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及时完善审批程序和当年拨付下达的省投资金,县土地局从商谈协议占地时就提前介入,为企业制作《土地利用规划》;县城建局积极帮助企业进行厂区规划和设计,并责成质检站加大质检力度,确保工程高标准、高质量;县工商局积极办好一切工商手续;县电力公司在龙头企业开始筹建时,及时接通临时电源,确保企业厂房建设按期完成。县除虫菊办、县杜仲办、县农技推广中心,研究解决各种经济作物育苗移栽、中耕管理各种关键环节的难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进行生产指导。
投资环境的优化,给泸西带来良好商机。去年,全县引进州外资金2725万元,紧扣除虫菊、杜仲、灯盏花等新兴产业的生产、深加工、营销以及蔬菜和水果的冷藏建起4家龙头企业。这些企业起点高、产品技术含量高,森菊公司已投资2054万元建起第一条1000升CO2超临界萃取生产线,可处理除虫菊干花4000吨;汇利公司投资400万元,建成杜仲种苗基地和加工厂房,投产后年产杜仲茶5000万盒;千山生物公司建成了2条年加工能力为700吨的药用植物提取生产线,主要产品远销美国、日本;泸西绿色食品公司投资2620万元,建成4个冷库,日处理果蔬120吨。4家龙头企业以利益为纽带,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上连大市场,下连千家万户的产业链条。龙头企业的建立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除虫菊能在短期内形成气候,让农民增收;杜仲、灯盏花等生物药业迅速崛起,很重要的一条就是通过龙头企业这个“支点”来撬动。
孙官生韩英赵渐强(云南日报)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