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青、实习生吴春报道:本报昨日《医保卡买麦片买唇膏买得爽手》一文见报后,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参保人到药店购药为什么不需要外配处方,医保卡为什么成了购物卡?记者今天采访了有关方面负责人。
凭处方卖药操作难
“拿着外配药方到定点药店买药的参保人几乎没有!事实上,医院的外配处方目前还很难外流”,一位药店行业资深人士向记者吐露个中原由。
原来,“病人到定点药店买药除了图方便,很重要的原因是看中药店的药比医院更便宜。然而,现在医院早已实行电脑化管理,划价、收费被合并为一个窗口。病人把处方递到这个窗口,就一次性完成划价和收费。这种合二为一,意味着病人在缴费之前,不再可能知道自己拿的药是什么价格。相应地,也就不可能对医院和药店的药价进行比较,再选择较划算的一家去买药”。
此外,“按照医保有关规定,病人在药店买药时的外配处方还必须盖上定点医院的门诊专用章。拿着医院开出的处方,要到外边去买药,还要医院为你盖上专章,在目前的情况下,还很难做到”。
监控不力全靠自律
除了外配处方带来操作难题,医保卡之所以会成为化妆品、食品、保健品、营养品等“大小通吃”的购物卡,也有其存在的土壤。
目前,广州第一批30家定点药店,除一家因场地问题暂停营业外,其他29家全部安装了POS机,从3月份开始可以刷卡买药。但值得注意的是,医保信息系统还没有和定点药店联网。也就是说,参保人在定点药店刷卡买的“药”是否是三大目录中的药,还没有办法通过网络反馈到医保信息系统,接受社保方面的监督。
而翻看第一批定点药店与医保中心鉴定的《服务协议书》,还找不到可以对药店违规行为进行处罚的实质性条款。
两种因素结合在一起,带来的便是监控角色的缺席,医保卡成为购物卡也就不奇怪了。
以为有钱不用很吃亏
个别参保人对医保政策不了解,也是造成这种情况的重要原因。
退休工人王姨是位乙肝病毒携带者,为提高免疫能力,常年服用“自然饮”。听说在定点药店买药“不用钱”,王姨拿着医保卡一下子买了好几盒“自然饮”。“我年纪大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有个三长两短,这笔钱如果不赶快用不就扔到了水里”,王姨对记者说。
另一位在银行工作的林小姐则以为,医保卡上的钱如果自己不用,就会给生病的人用掉,想想自己还很年轻、一年到头基本上不生什么病,这笔钱放在卡上不是“很亏”?于是,崇尚健康美的林小姐,在定点药店转了一遭后,捧回几盒珍珠粉和排毒养颜胶囊。
是不是医保卡上的钱花得干干净净才最“划算”?广州市社保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医保卡上的资金事实上都属于个人,可以一年一年地累积下去。按照正常情况,年青人身强体壮、生病的时候少,医保卡上的资金会有赢余。但年老时,体弱多病,医药费会有较大增长,这时候,年青时候医保卡上用不完的资金就能够派上用场了。再加上,按照医保政策,医保卡上积累的资金还可以计息,或由子女继承。因此,年青时候将医保卡上的钱攒起来,留待将来使用并不吃亏。
昆明重罚违规药店
据了解,昆明市在去年医保启动初期,也出现过医保卡成购物卡的类似情况。为制止这类违规现象,云南省医疗保险中心与定点药店的服务协议书中明确规定:若药店有以物代药骗取医疗保险基金等违规情况,相关费用医疗保险中心不予支付,并视情节轻重对定点药店给予扣减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偿付费用、取消定点资格等处罚。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