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6月19日电(记者乔林)陕西省南部地区每逢夏季常有暴雨洪水发生,6月8日至9日发生的暴雨和洪灾更被一些媒体称为“百年不遇”。专家认为,陕南频发水灾的原因既是天灾也有人祸。
首先,这是由大气环流状况和地理环境决定的。横亘在陕西的秦岭是中国南北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它像一道高大宽厚的巨壁,阻挡着南来北往的气流。在冬季秦岭阻挡了寒潮的 南下,而夏季从海洋吹来的东南风盛行时,秦岭南坡便成为迎风坡,当暖湿空气被迫沿着秦岭南坡爬升时,便会给汉江谷地带来较多的降水。
其次,陕南夏季多暴雨洪灾是由于地貌类型所致。秦巴山地大部山体从海相岩层发育而来,长期以来风化严重,重力崩塌、错落滑坡活跃,地面主要为松散的残积、堆积物;加之山体高耸,纵深错综复杂,于是雨季山洪频发,并常伴有泥石流灾害。
大量的森林植被被毁,导致了生态平衡失调,环境恶化。据有关专家考察,秦巴山区降雨成灾是随着森林植被破坏程度而增加,公元前185年到1949年的2000多年间,陕南发生过水涝灾害76次,平均28年一次,而20世纪中期以来,平均5年一次,频率大为提高。
经过多年的封山造林,陕南森林覆盖率虽然已近40%,但多为反复砍伐后的杂灌林及萌生性幼树,对水土的保护效益较低,这一现象在低山丘陵地带更为突出。加强植树造林和管护,使森林植被加速恢复,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封禁治理,是促使这一地区实现生态平衡,减少灾害的重要环节。(完)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