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水城西夏双头佛,现藏俄罗斯冬宫。
张自成
百年流失
中国文物大规模流失海外始于近代。从鸦片战争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间,中国文物流失大致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其一是荟萃了中国文物精华的首都北京先后遭到“英法联军”和“八国联军”的野蛮掠夺。在这两场浩劫中,不仅号称“万园之园”的皇家博物馆———圆明园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和掠夺,而且从皇宫禁苑、官署部衙,到王公府第、民居商宅,也都遭到地毯式洗劫。据史料记载,经此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扫地遂尽”。
其二是一帮洋鬼子打着“文化考察”的旗号巧取豪夺。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亚和中国西北地区是各国探险家光顾的热点,各种名目的探险队、测量队和考察队,纷至沓来。仅1876—1928年间到达中国西北地区的探险队就有42支之多。这些探险队,既有沙俄、英国、法国的,也有德国、日本、瑞典和美国的。他们在未经中国政府许可的情况下,在中国西北地区肆意盗窃文物,非法发掘古文化遗址,造成了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
据统计,历次考察中,以英国人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在敦煌藏经洞的劫掠最为严重。据说斯坦因买敦煌经书是依卷子大小而定;而伯希和精通中文,所掠5000余本经书和绢本、纸本画都为藏经洞中的上上品。而考察中行径最为恶劣的当数美国人华尔纳,这家伙以特种油布按在敦煌千佛洞的壁画上,把带不走的壁画印在布上带回美国。他们疯狂劫掠过后,而今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20000件,而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的就有13700件,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有6000件,俄罗斯亚洲民族研究所有12000件,英国印度事务部图书馆近2000件,日本122件。仅上述4国5处有案可查的敦煌遗书收藏量就比我国内所藏的多出13800多件,另外,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等也均有敦煌文献收藏,其数量无从估计。
其三是甲骨文的大量流失。自百年前发现之日起,甲骨便惨遭劫难,先是被当作药材贩卖,其价值为世人所识后,又被各国的文化机构以各种名目搜掠。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00片,遍及日本、美国、英国、德国、瑞典、瑞士、法国、俄罗斯、比利时等12国,其中日本所藏甲骨多达12443片。
其四是战争年代的流失。辛亥革命以后,虽然由于国民政府的关注,西方各国的“考察”、“探险”活动相对减少,但因为前有军阀混战,后有日本侵华,战争连绵不断,因而这一时期文物的流失呈现新的特点,即军队及其御用文人成为盗窃的主力军。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这批文物随他辗转北京、天津、长春等地,时间长达22年,途中被不时变卖,最终存于长春“小白楼”中剩余文物精品又被伪“满洲国”士兵哄抢。经查,这1200余件宫廷文物精品绝大部分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乾陵和慈禧太后陵被军阀孙殿英率部野蛮盗掘,墓中珍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被孙殿英用于购买军火而散失异域他乡。日本侵华战争更是给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带来了一场浩劫。日本侵略者除公然将中国沦陷区的大量馆藏文物运回日本外,还在中国东北、华北地区非法进行了长时间有计划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出土的大量精美文物也全部被运回日本。这一时期损失最严重的是北京人头盖骨的失踪,至今仍为国人魂牵梦绕。
流失文物分布状况
中国流失到海外的文物主要分布在欧美、日本。在美国,有七大收藏中国文物的中心,分别是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哈佛大学福格艺术博物馆、纽约市艺术博物馆、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弗利尔艺术馆、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和纳尔逊艺术博物馆,它们收藏了极其丰富的中国历代文物珍品,其中以绘画、青铜器和地方志为大宗。全美大约有上千件中国古代大型青铜器,出类拔萃之作至少百件;美国收藏的中国地方志数量之多更是令人瞠目,仅国会图书馆就收有中国各省、府、县志书约4000种。
欧洲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国家,主要有英国、法国、俄罗斯、德国、瑞士、瑞典。英国的中国文物收藏,以大英博物馆为最,该馆收藏有数量极丰的各类中国文物精品,代表性文物有汉代玉雕驭龙、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南北朝陶猎鹰坐俑、唐代黄玉坐犬和敦煌绢画、文书等。法国是欧洲收藏中国文物的第二大中心,仅次于英国。巴黎卢浮宫国立博物馆的分馆———吉美博物馆藏品的一半以上都是中国文物,达30000多件。在法国,著名的公私博物馆中都收藏有中国文物,尤其是中国的瓷器和家具最为普遍。在法国人的心目中,能在家庭陈设中有一两件中国瓷器等文物,是文化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是令人骄傲的事情。瑞典国立东方博物馆收藏有很多中国文物,以仰韶文化的彩陶最为丰富。该馆还收藏有一批中国字画,其中有元代王蒙的《修竹远山》。瑞士苏黎世闾特伯美术馆收藏的中国文物数量不多,却有一批极其精美的明清书画。正是得益于这批珍贵的收藏,才使苏黎世大学能够成功地开设东方美术史课程。德国的中国文物收藏以书画为主,收藏机构主要有科隆的东亚美术馆和西柏林的亚洲美术馆。东亚美术馆收藏的一册《罗浮山水》,是石涛画作中的精品。俄罗斯的亚洲博物馆和人种博物馆也收藏有数量很大的中国文物,最有名的当数黑水城24000卷保存完好的古代藏书和大批精美无比的艺术品。
日本1000多座公私博物馆几乎都收藏有中国文物,数量大概在数十万件。在这些博物馆中,东京国立博物馆的收藏最为丰富,该馆设有东洋馆,共有5大陈列室,专门陈列展览中国古代文物。
疯狂走私
中国文物横遭劫难、任人掠夺的历史,到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才告结束。新中国成立后,由于人民政府的有效管理,不仅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文物被随意盗运出境的局面得到根本改变,中国政府还颁布了一系列保护文物古迹和古文化遗址的法令、法规,建立了全国范围内各级文物管理机构,中国文物从此走上了有计划保护的道路。但文物的流失并未从此绝迹,而是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方式——走私。建国初期至“文革”期间,由于特殊的社会环境,文物损毁情况虽大量存在,且一度异常严重,但文物走私现象尚较为少见。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门打开和中外交流的频繁,文物盗窃和走私活动死灰复燃,特别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屡打不绝。
文物走私品的第一大来源是盗窃古墓。“要想富,挖古墓,一夜能成万元户”,这是20世纪80年代流行于河南、陕西、山西、甘肃等省份的一句顺口溜。那时,这些地区群众性盗墓活动猖獗,盗挖古墓均在光天化日下进行。现在情况已有明显好转。
文物走私品的第二大、第三大来源分别是盗窃馆藏文物和盗掘古生物化石。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博物馆馆藏文物被盗不断发生,被盗数量每年均在数百件;大规模走私珍贵古生物化石是近年新出现的动向,近两年,全国各海关查获的数起文物走私大案,都是国家禁止出口的动植物化石。
从文物走私的流向看,香港是大陆走私文物的主要接收地和中转地。除港澳地区外,走私文物主要流向日、美、英、法等国和台湾地区。
回家路还很长
不计其数的中华文物流落到世界各地,成为中国人心中永远的伤痛,期盼着它们有朝一日能够重回祖国的怀抱。在国际社会,要求“归还、偿还历史性民族文物”,也已经成为一个法律概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先后制订了《关于禁止和防止非法进出口文化财产和非法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转让其所有权的方法的公约》、《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等一系列国际公约。一些国家据此成功地索回了部分流失文物,比如,1977年,扎伊尔向比利时索回了数千件文物;1978年,巴布亚新几内亚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索回了一批在人种学上极有价值的文物;1980年,法国将《巴比伦法典》和《汉穆拉比法典》的残片还给了伊拉克等。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即开始关注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问题,并通过出资购买和政府间的友好交往收回了一些文物。如1952年周恩来总理批准以重金从香港购回了著名的王献之《中秋帖》和王荀《伯远帖》;1993年上海博物馆从香港购回1200余件战国竹简;民主德国归还了义和团旗帜等文物;从1986年开始,香港政府每年都把查获的走私文物移交大陆等。1997年7月,中国加入《国际统一私法协会关于被盗或者非法出口文物的公约》。该公约确立了归还违反缔约国文物出口法律从该国领土出口文物的原则,对今后通过非法手段和途径流失到境外的文物,中国政府将有权在75年内依法提出返还或归还。中国政府同时声明:中国加入这个公约,绝不意味着承认在本公约生效前任何从中国盗走和非法出口文物的行为是合法的,对本公约生效前被盗和非法出口的文物,中国仍保留收回的权利。加入该公约后,中国打击走私文物取得了显著成效。如1988年11月,中国文物部门发现纽约苏富比拍卖行公开拍卖的战国青铜敦是湖北秭归县屈原纪念馆当年6月所失,遂以完备证明资料向美国索回。
然而购买和索回的文物毕竟还只是极少数。由于上述国际公约的批准国有限,文物占有国又多为发达国家,他们一方面不承认目前对他国文物的占有为非法,另一方面又辩称文物是整个人类历史的文化遗产,文物的收藏不应有国界之限。同时还声称他们的文物保护技术和设备先进,能够更好地保存这些文物,如果把文物归还给原有国,由于落后的技术和管理,将使文物遭受进一步的损坏。这些都人为地给文物返还设置了重重障碍,再加上历史与政治的原因,可以说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路途漫漫。▲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