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海关查获的毒品芬特明  抓获的两名走私毒品犯罪嫌疑人
本报通讯员孙斯敏 本报记者宋皓亮
引子
上海海关缉私警察在申城警方的配合下,迅速出击,在短短的16天内破获了一宗制毒、贩毒、跨国走私毒品大案,查获国家管制的二类精神药品芬特明近300公斤,并将涉案的几 名境内外犯罪嫌疑人全部缉拿归案。据悉,这是上海口岸近年来查获的最大一起精神药品走私案。
日前,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分别以涉嫌贩卖、制造和走私毒品罪对该案姚某等5名境内外犯罪嫌疑人依法批准逮捕。
外籍乘客神情紧张
2002年4月28日晚上9时,上海虹桥机场海关的关员正在对这一天最后一个出境航班进行监管时,他们发现两名外国旅客的西装套袋内,用大毛衣包裹着两大包白色粉末。这让海关关员感到十分奇怪,随即请他们到询问室进行询问。
当时,那两个外国人解释说,这两包粉末是作隆胸术的药品。此时,细心的海关关员注意到,其中一人神情变得十分紧张,面色苍白,汗水直淌,甚至湿了衬衣。“他为什么这样紧张?”关员对他产生了怀疑。
“肯定有问题。”海关关员迅速作出判断,将白色粉末取样送往上海市毒品检验中心鉴定。经鉴定,白色粉末为芬特明,共重11公斤。
芬特明为国家卫生部门规定的二类精神药品,根据国务院1988年颁布的《精神药品管理办法》,对该药品的使用、生产、供应、运输、进出口管理等方面均有严格的规定。同时,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毒品包括国家规定管制的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正是毒品!”虹桥机场海关迅速与上海海关走私犯罪侦查分局取得联系。当晚11时45分,侦查分局接报后立即赶到虹桥机场,对两名外籍犯罪嫌疑人进行初步盘问。4月29日凌晨,两名嫌疑人被带往侦查分局盘问。同时,侦查分局对此立案侦查。根据初步审讯,侦查人员判断,这是一起由境内外人员相互勾结、共同参与的跨国走私案。
出租房成了突破口
案情复杂,必须抢在第一时间获取有关证据,才能避免打草惊蛇、给境内犯罪嫌疑人逃脱的机会。侦查分局领导马上作出决定,兵分几路,同时行动,连夜出击。
然而,对两名犯罪嫌疑人的审讯却陷入了僵局,两名嫌疑人均以听不懂中文和英文、只负责带货、不了解具体情况等种种借口,跟侦查人员兜起了圈子。
就在此时,虹桥机场海关再次传来消息,海关关员又在这两名外国旅客的托运行李中查获了4包同样的白色粉末,总重22公斤。经送检鉴定还是芬特明。在他们的托运行李中,还发现了一个写着上海市新华路某处的空信封以及一串钥匙。侦查人员敏锐地意识到,信封上的地址也许就是案件的突破口。
连夜审讯带来的疲劳一扫而光,侦查人员马上重新投入到审讯工作中。经过一番反复较量,这两名犯罪嫌疑人终于交代,新华路的住宅正是他们向当地居民租借用来存放“货物”和准备以后来上海时的落脚地方。根据信封上所提供的地址和犯罪嫌疑人交代的口供,缉私警察迅速对新华路的这处出租房进行全方位监控。
4月29日晚,缉私警察对该处出租房采取突击搜查,当打开靠墙一溜的壁橱门时,伴随着一股刺鼻的气味,映入眼帘的是一箱箱白色粉末。经鉴定,该批查获的白色粉末仍为芬特明,共重264.75公斤。
与此同时,另一路缉私警察也是马不停蹄,先后到犯罪嫌疑人居住过的几处宾馆开展调查,经过一昼夜的紧张分析和排查,4月30日下午,曾经频频与犯罪嫌疑人接触的姚某被侦查人员列为重点怀疑对象。
第三路缉私队员星夜兼程赶赴姚某的居住地,在当地公安侦查部门的配合下,4月30日晚上,抓获了犯罪嫌疑人姚某夫妇。经对姚某夫妇连夜突审,一个生产、贩卖、走私精神药品芬特明的犯罪团伙渐渐浮出水面,侦查人员逐渐掌握了主要犯罪嫌疑人的重要线索。5月1日中午,缉私队员不顾疲劳,押着姚某夫妇返沪。
顺藤摸瓜一网打尽
据姚某交代,他是一名有着20多年教龄的英语教师。2000年底,他以前的学生孙某找到他,请他帮忙翻译从互联网上看到的一则求购芬特明的英文信息。由于他熟悉英语,孙又让他通过互联网与一国外买家建立了联系。在高额利润的驱使下,明知是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利欲熏心的姚还是答应与孙合作,由孙负责联系厂家、采购原料和生产,姚负责联系国外买家并进行销售,并先后几次与国外买家进行了少量的芬特明的交易。
2001年,通过孙的介绍,姚又找到了第二个合作伙伴———在某市农化公司工作的杨某,由杨负责生产芬特明。由于杨对化工产品的生产流程比较熟悉,从2002年开始,他们开始进行较大批量的生产,并且于今年三四月份两次与国外买家进行交易,两次交易共约300公斤。
3月份,外国买家在上海市新华路租借了一处房子,暂时存放这两次交易得到的货物,并准备伺机偷运出境。可是,他们万万没想到,货还没运出境,就被中国海关的缉私警察“咬”上了。
根据犯罪嫌疑人的交代,“五一”长假期间,缉私警察一鼓作气,驱车千里,继续奔赴各地取证。5月3日,杨某落入法网。在杨某于某地乡村租借的一处简陋的小化工厂里,侦查人员看到,杨某等人就是依靠一个破旧的反应炉,将采购得到的各种原材料最终生产出“芬特明”这种产品。5月13日,该案境内的最后一名主要犯罪嫌疑人孙某在公安部门的多日布控下也被缉拿归案。
尾声
短短的16天里,上海海关侦查分局的缉私警察们日夜兼程,闪电行动,一举捣毁了这个境内外勾结,涉嫌制毒、贩毒、走私毒品的犯罪团伙。据统计,2001年以来的一年多时间里,上海海关共查获各类毒品、易制毒化学品走私案件8起,侦破毒品走私犯罪案件22起,抓获犯罪嫌疑人20人,法院已对10人做出判决,有力地打击了毒品走私犯罪活动。
(本版照片均为王兴建摄)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