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陆纯报道 昨天凌晨1点19分,地震发生后不到1分钟,中国地震局24小时值班室的工作人员就开始通知局内有关工作人员。很快,分管地震监测预报和地震应急工作的局领导和监测预报司、办公室的有关工作人员就开始陆续到岗。1点45分,地震震级和震中位置的初报结果出来,2点20分,报出正式结果。
值班室里的工作人员一边向震中地区的县、市政府以及地震部门联系收集震情和灾情 情况,一边把收集到的最新情况向上级报送,同时还要答复社会询问。地震局秘书处副处长吴仕仲告诉记者,值班室对社会公布的四部电话从地震发生后到凌晨5点一直就没有断过,“电话是有震感地区的居民打来的。对询问电话我们都要一一答复。”他说,第二次问询电话的高潮是在昨天早晨7点到9点,天亮之后,“问询电话以北京市民居多。”
分析预报中心的专家对震后趋势进行了分析和判定。直到早晨9点才陆续离开。
本报记者高杉报道:记者昨天采访了延边州地震局的有关人士,该局监测科工作人员安在律先生告诉记者:汪清所在位置恰好是我国的一个深源地震区,这里上次发生地震的时间在1999年4月8日,震级达到7.0级,震源深度同样是540公里,也没有造成破坏。
安先生说:昨天凌晨地震发生时他自己也一无所知,直到上班看到地震台的报告才知道。地震发生时,延边地震台测震仪的指针摆动到了最大限度,即达到专业上所说的“限幅”,这种情况使得地震台的监测人员判断出震中就在方圆100公里以内,而且震级较大。但因为距离震中过近,测震仪出现“限幅”,所以不能测定具体震中位置和震级。不过,这里处于深源地震区,而深源地震不会对地表造成大的破坏,并且发生余震的可能性也不大,所以工作人员对这种情况并未感到特别紧张。
安先生还介绍: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下方俯冲,是我国吉林省延边、汪清一带深源地震发生的原因。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