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6月30日电(记者吴宇) 2010年上海世博会申办工作办公室近日收到一幅来自苏州的刺绣复制品《耶稣像》。在1915年美国旧金山举行的万国博览会上,这幅来自中国的展品《耶稣像》荣获一等奖。
原来,这幅《耶稣像》的复制者曹美姐,正是87年前获奖作者沈寿的后世弟子。听说上海正在申办2010年世博会,曹美姐很自然地想起了苏州刺绣与世博会的悠远历史渊源。她 和姐妹们根据留存的照片影印件,费时5个多月,终于让昔日轰动世博会的《耶稣像》再现风采。
据曹美姐介绍,这幅36乘46厘米的仿真刺绣,用针多达10万多次。最难绣的当数耶稣的眼睛,费时竟达两个月,粗细不同的丝线连起来超过1公里。
46岁的曹美姐说:“我们重绣《耶稣像》,就是想尽一份力,表达中国百姓对世博会的憧憬和支持,同时也说明中国人对世博会充满怀念,渴望与世界融合。”
随着中国申办2010年上海世博会这台“大戏”徐徐展开,中国参加历次世博会的历史以及获奖记录也抖落尘埃,重现光芒。其中一些史实鲜为人知,一些奖状或影印件至今保存完好。
据专家考证,中国人最早在1851年就参加了英国伦敦的第一届世界博览会,上海商人徐荣村送展的12包中国特产“荣记湖丝”获得金、银两项大奖;1906年的意大利世博会,江苏海门颐生酿造公司的“颐生酒”荣获金奖;1915年的旧金山世博会,中国多项产品获奖,除了沈寿所绣的《耶稣像》外,产自江苏常州的梳篦获银奖,贵州茅台酒和青岛张裕醇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金奖,后者因此更名为“金奖白兰地”;1926年的美国费城世博会,常州梳篦再获金奖。
今天,有1500多年梳篦制作历史的常州,已建立一个梳篦博物馆,世博会颁发的两张奖状醒目地摆放在博物馆的入口处。多年从事梳篦生产经营的金松群先生说,一把地道的常州木梳仅生产工序就要经历28道;而一把篦箕更要经过多达70多道工序才能做成。他表示,如果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办,不断推陈出新的常州梳篦仍会前往展出。
上海申博办专家季路德认为,昔日的奖状掸去尘埃,从人们记忆深处走出,表明世博会早就成为中国与世界开展经贸、科技和文化交流的舞台,也反映出中国企业和中国人渴望通过世博会走向世界的热情。(完)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