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阴雨天气从本月21日起,一直延续了一个多星期,目前,北京的降雨量已比常年多出三成。据气象部门介绍,这种天气将持续到7月2日。连续12天没看到太阳,这在老北京的记忆里可不多见,北京人对南方的“梅雨季节”有了感性体会。连续降雨给京城百姓生活带来了诸多不便,工作、出行、购物等各类日常生活环节也因为下雨而遇到了很多闹心的事:下水道堵塞、地面积水、人行道成了水下建筑等一系列平时没有注意的问题随着细雨绵绵而逐渐显露。这场持续了半个月的雨,也着实“下”得北京人措手不及!
地下管道不足,且容易被堵塞
据了解,北京市区地下排水管道目前总长度已经有数千公里,分布在城市下面。这数千公里的地下管道虽然覆盖了北京城区的大部分地区,但仍然无法做到及时排水。城区还是出现了21处积水点。市政工程处的有关负责人认为:地下管道的铺设相对落后于城市建筑的发展,是造成遇上大雨不能及时排水形成地面积水的重要原因。同时现有管道在进行排水工作时也遇到了许多想象不到的问题,最突出的就是白色污染物。在很多排水现场,记者都看到,水泵抽水时经常会被迫停止,水泵总会被一些垃圾堵住,其中最多的就是各种颜色的塑料袋。废弃的塑料袋经常性地堵住下水管道目前已经成了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还需要市民日常的配合,尽量减少使用这些白色污染物。
地面建设不利于排水
高架桥、环路建设在促进城市发展的同时,也增加了城市排水的难度。这几天,本报热线接到了很多反映路面积水、交通不畅的电话。如白石桥路段,自行车道积水,有一尺深,无法行走,自行车只好走快行道;丰台小瓦窑吴家桥路口积水,长300米,深1尺;六里桥西局小学门外积水,有一尺深,学生上学都要着水;西四环外田树村往苹果园方向积水有2尺深,汽车经过这里熄火,造成交通堵塞……不难看出,这些积水点基本上都位于交通枢纽旁边,高层路面和桥面本身是防水的,其上的雨水排泄只能流到桥下凹地,造成桥下路面积水。清华大学建筑系专家指出:从这几天路面积水的地点和状况来看,虽然每一座桥的设计者在设计之初都会考虑到整座桥的排水问题,但桥中的排水系统显然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而就目前我国立交桥的建设水平来看,还不能够建立全套排水系统,使桥面的水可以通过桥体排出,避免桥下积水。
商场,一个雨具存放处就那么难吗
除了这些各个有关方面都留意的“不方便”之处,记者注意到,在北京商场和书店还有一些让市民感到不便的地方。下雨天去商场购物,每个人手里都拎着把湿淋淋的雨伞,这对商场环境和商品其实都有影响,但大部分商场却没有想到为顾客设置一个雨伞寄存处。记者经过几天调查发现,赛特购物中心为顾客提供了伞具存放处,新世界商场雨天会在商场门口为顾客发放伞袋,崇光百货、燕莎商城在总服务台备有伞袋,如果顾客需要,可以免费获得。相对于商场为顾客提供一个伞袋的折中做法,几乎所有书店都没有。记者连续几天在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三联书店等大型图书销售中心看到,所有顾客都是一手拎伞,一手艰难地翻书,互相之间还免不了蹭上一身水。也有部分书页因溅上了水而起皱。前来选购图书的小朱说,书店不提供存放雨伞的服务,不能说它服务质量不好,但对顾客确实不方便,而且给书店内的清洁员造成了一定工作压力。书店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书店确实没有考虑到这个问题,收银台有塑料袋,但公司没有要求,工作人员也不能擅自向顾客提供塑料袋。
车辆停放处渴望一个棚子
除了商店、写字楼,还有一个与咱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地方的服务,就让人更不舒服了:老百姓的交通工具以自行车为主,可大多数自行车存放处都是露天的,没有遮阳棚。这在晴天也就罢了,最多有些土,但到了雨天,淋透了的车座就是擦过也还是湿乎乎的,当真叫人坐立难安!很多市民都是自己带一个塑料袋给车座套上,可是解下来的挂满水的袋子,如果随手一丢,又会产生下一个问题,毕竟不是根本解决之道。当然,这些是小而又小的问题,但确实又是老百姓经常会碰到的、靠自己的力量无法解决的,希望有关方面能对此有所重视,并拿出一个可行的解决办法。
本报记者周明杰文
动感短信、闪烁图片,让您的手机个性飞扬!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