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刘洁)虽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已明令禁止日用品打着“医疗器械”的旗号误导消费者,可记者日前在省会一些医药商场发现,已经被正名为“日常用品”的鞋、茶杯、梳子等商品仍借着医疗器械的名义“招摇撞骗”。近日,记者在石家庄市中山路上一家医药商场采访时发现,营业人员在向消费者推销磁化杯、降压梳等日用品都将产品称为“医疗器械”,从鞋垫、木梳到衣服、鞋子都被套上了医疗器械的名头。
记者在一种保健背心的说明书上看到“远红外的热效应、可消炎止痛,对骨质增生、肩周炎等引起的疼痛有显著的疗效。”其他产品的包装和说明书上所宣传的功效也是神乎其神。一种木梳号称能在三天内消除和减轻头痛。不仅如此,营业人员在销售这类产品时,再三强调产品的治疗功能。
营业人员向记者透露,给磁化杯、梳子等加上疗效无非是为了吸引消费者,从而抬高产品的身价。如一把普通的木梳只有几元钱,而号称能够降压的木梳的身价就立即上涨到百元以上;而一套能够“对骨质增生肩周炎有明显疗效”的保健背心也能卖到300元。
磁化杯、降压梳、增高鞋究竟属不属于医疗器械呢?石家庄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器械处王玲处长介绍,严格意义上的医疗器械是人们用来预防、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医疗产品,必须具有明确的作用机理和适应症,而所谓的磁化杯和增高鞋等根本不属于此类。而为保护病患者的利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曾经作出规定:“凡属于人的日常生活用品、装饰品,如衣服、帽子、鞋、袜、手镯、耳环等产品,无论其采用何种材料,均不得作为医疗器械受理审批,企业也不得宣传产品的治疗、诊断功能。”
王玲处长还介绍,目前执法人员正在对各医药商场销售的此类产品进行检查,一旦发现违规行为,将会责令改正。同时告诫消费者,如果遇到此类问题应该擦亮眼睛。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