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郑州7月4日电
举世瞩目的黄河小浪底工程去年底完工以来,开始发挥防洪、减淤,并兼顾供水、灌溉和发电的综合效益,而与黄河这条“泥河”密切相关的减淤,更是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黄河为害,根在泥沙,病在淤积。小浪底发挥减淤作用,首先是拦沙。小浪底工程位 于黄河下游最后一个峡谷的出口处,处于承上启下、控制黄河水沙的关键部位,其设计总库容为126.5亿立方米,其中用于拦沙的“死库容”为76亿立方米。
形象地说,就是小浪底水库低于出水洞群系统水平面以下的库容将用于淤沙。据测算,小浪底运用“死库容”可拦沙100亿吨,基本保证下游河道20年内不再淤积抬高。
待死库容淤满后,小浪底转入非汛期蓄水拦沙,汛期泄洪排沙状态,这样既可长期保持51亿立方米的有效库容,也可进行调水调沙,将泥沙送入大海。
早在半个世纪之前,治黄专家就提出了“调水调沙理论”,但这种手段要靠处于关键位置的大型水库来完成,这就是小浪底工程扮演的重要角色。
目前,小浪底水库蓄水量已达44亿立方米,通过泄洪完全可以满足通过花园口水文站2600立方米每秒的试验流量。(完)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