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近日,编辑部收到一封沉甸甸的信。一群来自祖国大西北的孩子们哭诉:他们满怀梦想和希望,来到大庆求学,谁曾想他们来到的竟是一个没有办学条件、居无定所的三无学校。这些孩子们来自甘肃、贵州、广西、青海等地,他们有的残疾,有的是残疾人的子女,还有的是残疾事业工作者的子女,二年中,他们不停地问:梦寐以求的大学生活怎会是此情此 景?二年了,他们孤独无助。
为此,本报记者奔走残联、教育部门,为他们寻找对策、寻找希望、寻找前途……
尊敬的黑龙江日报编辑部:
您好!
我们是两年前从西部各省奔赴“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学习的残疾人学生,在即将离开黑龙江时,我们要向你们反映一件令我们寒心的事情。
2000年6月份,黑龙江省残疾人联合会向甘肃、青海、贵州、广西发出了《关于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免费为西部地区培养师资招收残疾人及残疾人子女的函》,这份文件中写道:“……为西部地区的残疾人减轻包袱,给残疾人子女提供继续求学和就业的机会,经黑龙江省残联考核决定,在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实施为西部地区免费培养师资及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定向招生),计划到2015年为西部地区培养10万名,简称‘西部大开发助残园丁工程’。”2000年西部各省残联组织各县残联为该校发送了600多名学生。
当我们抱着实现“大学梦”的憧憬兴冲冲地来大庆求学时,才发现这是一所三无学校,一没固定校舍,二没固定师资,三没办学经费。校方当时解释,学校正处在困难期。后来,这个学校不仅没人管理,而且连一些最起码的教学条件都具备不了。学校开计算机专业,却看不到计算机,学校开英语课,却看不到语音室。一学年结束,学校仅仅发了七八本书。依当时300元的书本费来看,学校发的书总值超不过100元。学校的师资力量更令人不满,老师动不动就罢课。
一年时间过去了,又到了2001年招生的时候了,我们这一批同学把2000年学校的状况已反馈到了西部各省残联,令人想不通的是各省又向该校发送了200多名学生。
由于学校没有校舍,我们不得不在短短一学期内搬迁四次,最后落脚于“大庆石油化工技校”———一所已破产的学校,破旧不堪。在这四次搬迁期间,我们这些残疾学生所吃的苦头是令人无法想象的。
我们想知道,这所学校有无合法办学手续?今后这所学校是否还要招收更多的不知情的残疾学生?
此致
敬礼
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全体学生
2002年6月29日
记者调查
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到底是一所什么性质的学校?是否有能力面向西部地区残疾人子女免费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时隔两年,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今天这种令残疾学生四处求助的局面?有关部门对此有何解释,做何处理?带着种种疑问,4日上午,记者来到有关部门进行调查走访。
省残联主席团副主席段有山看了学生的反映材料后表示,情况基本属实。据其介绍,大庆油城专修学院是经省教育厅批准、教育部备案的民办高校,其校长陈景海是个残疾人。2000年,陈景海找到省残联,表示愿为西部地区免费培养师资招收残疾人子女,请求省残联向西部各省残联发函促成此事。6月14日,省残联向西部地区各省残联发出《关于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免费为西部地区培养师资招收残疾人子女的函》。8月3日,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大庆油城专修学院面向西部地区残疾人子女免费举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请示的批复》,同意该校2000年面向贵州、云南、陕西省延安地区残疾人子女试行举办免收学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助学班。同年秋,西部地区520余名残疾学生满心欢喜地来到大庆油城专修学院求学。2001年,第二批近200名西部地区残疾人子女也来到该校。
段有山说:“如今,陈景海说学校经费不足,无力维持,已停课两个月,600多名学生剩不到150名。如果学校继续办下去,就得拿钱。但钱由谁拿?唯一的办法就是,让孩子们回去。”
据了解,目前,省残联、省教育厅已分别派出专人到大庆油城专修学院对此事进行调查。
疑问并未就此消除。本报将对事态进展予以关注。(本报记者 高宇红 王彦)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