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开放拽着改革跑的提法还是很有道理的。据本报昨日报道,为适应入世后政府对某些人才的特殊需要,吉林省政府已决定并实行政府雇员制度,据称此举在全国开创了打破公务员主导政府全部工作旧体制的先河。
所谓政府雇员,就是从社会上雇用的为政府工作的法律、金融、经贸、信息和高新技术等方面的专门人才。与公务员不同的是,政府雇员没有行政职务,不行使行政权力,也不 占用行政编制,只是为政府服务而已。这个服务当与意识形态化的“为人民服务”不同,全然按契约行事,有一定的工作期限,一旦解雇就得走人,决不能赖在那里等着分流。
说白了,政府雇员就是在机关大院打工,但又不是政府官员,当然也不是勤杂人员,具有非官僚化色彩。我们还可以打个也许不尽恰当的比方,政府雇员有点像以前的幕僚或者智囊,不过很多时候不光要说还要做。
在人们的印象中,政府公务员有过几次较大规模的精简,老百姓巴不得吃皇粮的越来越少。现在为什么又聘用同样得吃皇粮的雇员呢?显然应不只是与国际接轨,而是确有现实需要。
按照通俗的理解,现代国家的政府部门,其传统的政治色彩(治理和驯化职能)已经日益淡化,管理和服务的技术性和专业性越来越明显,特别是在全球化时代要面对国外的“行政服务客户”,非有专业知识不行。一般的政府公务员(大致是除部门领导之外的办事人员)由于知识、年龄、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有些工作很难胜任,这就需要专门技术人才,但又没有必要让他们介入行政,于是不妨采用这种灵活的机制(客观上也利于避免政府编制的再度膨胀)。
政府雇员的出现对中国的官本位意识无疑也是一次冲击。一方面,在政府机关工作,但却与升迁无涉,只凭专业技术知识吃饭,这会对官场文化起到消解作用;另一方面,置身官场却不用应付那些复杂的人与事,也有助于避免无谓的政治游戏造成智慧浪费,提升行政和服务效率。
从官员到雇员的身份变化,我们可以看出政府职能转变的又一个方向,那就是去官化。(司徒雷)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