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厦门7月15日电(记者吴晶) “我是长在音乐中的孩子,”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小提琴演奏银奖得主陈曦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每四年一届的柴可夫斯基国际音乐比赛被誉为“音乐领域的奥林匹克比赛”。今年6月7日,这位17岁的少年克服了手臂的伤病,以热情而富有张力的舞台表现,从47名参赛者中胜出,获得第二名。与往届一样,比赛的第一名空缺。
自陈曦出生,父亲就每天在家中播放古典音乐;3岁至5岁,他在父母的监督下每天练琴3小时;5岁到8岁,每天6个小时;此后,每天7个小时“和小提琴在一起”。就这样,陈曦以“阶梯式”的学习方式在小提琴声中成长。
从1994年10月起,就读于沈阳音乐学院附小的陈曦每隔一周都要与妈妈赶到北京向名师求教,坚持了7年,直到他顺利进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学习。
身边的同龄人爱谈论各种娱乐休闲内容,陈曦却只想步入莫扎特和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殿堂。“我对小提琴的学习是绝对的主动,”他说。
天道酬勤。陈曦先后获得了第八届波兰“维尼雅夫斯基”国际小提琴比赛和2001中国国际选拔赛等赛事的最高奖项。
一般人会用“音乐神童”来评价陈曦,他自己却认为,“我只是热爱小提琴,并把它当成我终生的事业”。
陈曦最喜欢的小提琴家是海菲兹和奥伊斯特拉赫。前者的演奏有着“自由如无人之境”的天赋,后者却长于演奏的风范和修养。“要是两者结合起来,就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小提琴家,”他说。
陈曦总是动情谈起将他的“全部才华和内心深处的情感激发出来”指导老师。他始终记得恩师林耀基的教诲:使听众满意是音乐家毕生的追求。即使在日程紧张的时候,他仍然坚持每天练习5到6个小时。
“我最喜欢的曲子就是我将要演奏的曲子,”陈曦说。(完)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订阅短信头条新闻,第一时间获得重大新闻突发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