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作为世界上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淇淇”的去世让无数人为之震惊。截止昨日下午4时,20多个国内外单位和个人纷纷向中科院武汉水生所发来唁电、或打来电话,表达他们的惋惜之情。
发来唁电的单位包括农业部、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香港海洋公园等,日本、美国等鲸类研究专家也纷纷发来了慰问邮件。美 国动物保护专家亨利说:“我有幸成为看到‘淇淇’的为数不多的几个外国人之一。它为我们联接起另一个世界、一个正在消失的世界”;一位不知名的朋友给张先锋博士发来手机短信息:“‘淇淇’走了,很多人今后只能通过图片认识白鳍豚。”
天意,让淇淇到来
过去能看到白鳍豚的人很少,捕捉一头活白鳍豚更是难事。淇淇,这个世界上唯一一只人工饲养的白鳍豚,它的到来让研究人员获得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使我国的淡水鲸类研究从无到有发展起来,且目前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水生所研究员张先锋说,当初人们对白鳍豚吃什么都搞不清楚,曾把馒头、肉做成鱼的形状给淇淇吃,后来才发现,白鳍豚只吃鱼,且1天的食量占体重的8%—10%。可以说,20多年对淇淇的饲养,就是白鳍豚研究工作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淇淇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是让无数人通过它认识了白鳍豚,认识到保护白鳍豚的重要性,保护长江、保护白鳍豚,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关爱,让淇淇永生
淇淇要为科学作彻底献身:它的皮将制作成标本,内脏器官也会得到完整保存,供研究之用。昨日上午,在白鳍豚馆一个临时搭建的工作台上,淇淇正静静地被解剖着。主持制作的高工陈炜面色凝重。这位60岁的老人先后做过10头白鳍豚标本,经验丰富,但这一次,他感到心情分外沉重,“淇淇身上凝聚了太多的爱,我不能让它留下一点瑕疵。”
几位助手默默搓着麻丝球。陈炜说,这些麻丝球是标本的填充物,麻丝不吸水、弹性好。整个标本将使用好几十公斤麻丝,外加5—6公斤棉花。
陈炜说,标本制作好了可以永久保存,我们的目标是让淇淇永生。
救命恩人泪别淇淇
14日上午,中科院水生所白鳍豚研究室首任主任陈佩薰匆匆赶到白鳍豚馆。手抚着淇淇的遗体,她泪如雨下。
就是这位75岁的老人,23年前亲手把淇淇接到武汉。昨日,她谈起刻骨铭心的这一幕,恍如昨日。
1980年1月11日,淇淇在洞庭湖口的长江边搁浅。陈佩薰连夜赶往事发地点。当时下着大雪,一行人缩在吉普车里瑟瑟发抖。由于淇淇身受重伤,陈佩薰决定连夜返回,大家生怕路上有个什么闪失,都惴惴不安。
淇淇一天天长大了,陈佩薰也退休了。白鳍豚研究室主任换了4届,但只要有空,陈佩薰就会来看淇淇,“我们对淇淇的感情太深了!”
一位美国记者采访陈佩薰时问:“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陈佩薰不假思索地说:“淇淇长寿!白鳍豚长存!”
陈佩薰连续8年没有在武汉过夏天,但今年留了下来,她无限感伤地说:“淇淇是我接来的,我也要把它送走!”
是天热导致了淇淇之死吗?
本报讯淇淇前日突然去世,让很多喜爱它的人心存疑虑:武汉近期高温,淇淇是不是被热死的?
水生所副研究员张先锋认为:“这种说法没有根据。”淇淇居住的白鳍豚馆安装有先进的调温系统,水温一旦超过28度,系统会自动启动,将水温控制在23—25℃之间。不过,淇淇今年以来老了许多,食量下降了,体重下降了,活动能力也减弱了。它的死因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要作专门的病理切片分析以及专家会诊才能确定,天热可能是一个诱因。(李爱华)
热力推荐三星 三菱 松下手机图片专区,最炫、最酷、最流行!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