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塘、茶园、猪圈,水稻、芦笋、青椒。屋外的一切,让潘实召夫妻俩看到希望。
2个月前,信用社给黄陂石桥村村民潘实召核定了5000元贷款信用额度,买化肥、鱼苗、饲料再不用为钱发愁了。
近日,32岁的潘实召对回访的信用社干部透底:今年纯收入起码1.3万元。
年初,全市推广小额农户贷款。中国信合武汉市农信联社党委将此列为全社第一要务。各级信用社立即行动:为农民办好事、办实事,掀掉农民增收的“绊脚石”。
黄陂区一马当先。以前放贷按部就班:申请、调查、贷款,等客上门。今年一反常规:调查、评级、发证,一切送到农民身边。
程序改变源自作风转变。为了做好贷前调查工作,干了25年的信贷员刘忠祥起早贪黑,挨户家访,不到1个月一人跑遍7个村2762户农家。
仁和村农民卢延厚说,以前去信用社借不到钱,只能私下借“高息”。最近从信用社借到400元,买了农用物资,感觉“就像拿活期存折取钱”。
姚集信用社吴主任介绍,过去农村贷款难,小额农业生产贷款同样不易:信用社为降低风险,抬高农户贷款门槛,借2000元以上就要办抵押,结果小额农贷的受益面过窄。现在上级调整信贷政策,农户只要是农业生产需求,凭信用就能借到钱。信用越高,借的钱越多。一度疏远的农社关系近了许多。农民盛赞信用社不愧是“农民自己的银行”。
据中国信合武汉市农信联社统计,截至5月底,全市已有42万农户评定信用级别,信用证已发放26万户,目前全市小额农贷余额已达2.3亿元。(记者黄斌 通讯员张晓 熊明木)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