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2月布什访华期间,天安门前飘起中美两国国旗。
本报记者蒲姗袁越发自美国
7月12日和7月15日,美国国防部和美国国会的“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USCC)分别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和《美中安全评论报告》,两份报告认为中国对美国构成威胁,并掀起了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争论。两个报告出笼的内幕是什么?两个报告背后有什么真实的目的?为什么两个报告公布的时间如此接近?带着这些问 题,《21世纪环球》记者分别向发表两个报告的美国国防部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进行了艰难的独家采访
两报告掀起新一轮“中国威胁论”
7月12日,美国国防部向美国国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该报告声称,“中国正在探索能迅速让台湾屈服的恐吓性战略”,中国军事费用数额巨大,中国的强大为菲律宾和日本等潜在的对手带来了挑战等。接着,美国国会“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在7月15日公布《美中安全评论报告》,就中美关系、中美经济贸易等一系列问题进行评估,并得出结论说,由于中国一向被认为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并继续出口包括导弹技术这样的产品,中国正在危害美国的国家安全。
因为两份报告公布的时间相隔很近,观点、腔调又多有雷同,所以给人的印象是美国的反华势力又在鼓噪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甚至有人把两份报告叫做新的“中国威胁论”报告。这两份报告在太平洋两岸激起了很强的声波。在美国,众多媒体大篇幅地报道两份报告的内容,并就中国是否给美国带来威胁发表评论和分析。在中国,中国媒体转载了两份报告的内容,中国绝大多数媒体认为,两份报告背离了中国的现实情况,是在渲染新一轮的“中国威胁论”。
中国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孔泉在7月16日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美中安全评论报告》通篇充斥着过时的“冷战思维”,完全不符合事实,该报告毫无根据地渲染“中国威胁论”,不负责任地建议对中国实行贸易和技术封锁,其用心十分险恶。
两个报告出笼的内幕是什么?两个报告背后有什么真实的目的?为什么两个报告公布的时间如此接近?带着这些问题,《21世纪环球》记者分别向发表两个报告的美国国防部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进行了艰苦的独家采访。
“为何两个报告发表时间如此巧合?”
“为何两个报告发表时间如此巧合?”在美国国防部,《21世纪环球》记者首先采访了麦克尔·赫姆中校,他是美国国防部公共关系部的官员。在回答为何两个报告发表时间如此巧合的问题时,他说:“我们(国防部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是两个独立的部门。”
接着,《21世纪环球》记者又通过美国国防部的芭芭拉·布尔芬德女士向美国国防部负责研究中国的官员提出了相同的问题。相关官员的答复是,报告本应该在3月前发表出来,但由于工作量太大,一直拖到最近才得以完成;至于两份报告发表的时间十分一致,则完全是巧合,没有任何关联。
“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媒体顾问爱立克·伦敦先生也否认两个报告几乎同时发表有任何内在的关联。他说:“我们是不同的组织,独立提交报告。”
“为何起草两份报告?”
美国国防部的赫姆中校说:“我们的报告是根据‘美国国防授权法案’的规定而发表的,这个法案要求我们每年都向国会提交一份类似的报告。最近的一份是在2000年5月公布的。在2001年,由于政府的更替,所以没有做报告。”据赫姆介绍,早在1979年,美国就有法律要求国防部“每年做一份有关中国军力的报告,提交给国会”。赫姆说,他不知道国防部是否也对很多别的国家每年做一份军力报告,但他知道,在美国国防部曾对前苏联每年都做一份军力报告。
据“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人士介绍,《美中安全评论报告》也是根据“美国国防授权法案”而起草的。该法案要求“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每年向国会提交一份报告,调查评估美中经贸往来对美国国家安全的影响。
“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于2000年10
月30日由国会授权日成立,共有12位成员,共和党和民主党籍约各占一半,据称是无党派的。
据介绍,“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原定在今年3月向国会提交一份调查报告,后来不知为何又申请延迟至7月份。在“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内部以11:1获得通过后,《美中安全评论报告》才最后在7月15日正式发表。
“报告中的数据从何而来?”
美国的两份报告中有大量的关于中国的统计数据,这些与中国官方公布的数据并不相同,在中国军费数目上,其差距尤其巨大。
《21世纪环球》记者曾多次向美国国防部多位人士打听《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的详细起草过程和众多数据的具体来源,但得到的回答竟异口同声——“对不起,我不知道。”
倒是“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人士给了记者比较详细的回答。据介绍,在过去的一年里,该委员会举行了9次公开听证,听取共115位证人的证词,包括美国国务院、国防部、商务部等的政策官员,还有独立学者、军事和经济专家、商业和劳工领导等。除此以外,“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委员们还从美国中央情报局、国防情报局和美国联邦调查局和其他行政部门获取了无数的信息,并和非政府组织的学者和代表举行了多次会议和研讨会。
“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研究内容和过程包括:一个研究小组每天浏览中国的网站,获取最新信息;有学者研究分析中国的贪污腐败问题,以及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还有专人翻译中国的军事和情报杂志。同时,“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还发起了一个为期三个月的调查,由马里兰大学的学者发起,以此了解主要中国报纸如何报导美国。马里兰大学的学者们中有许多从名字上看起来很像是中国人。这些被研究的报纸是《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北京青年报》、《羊城晚报》和《重庆晚报》。该委员会的会员还访问了中国、日本、中国台湾、和位于日内瓦的世贸组织。
在报告的鸣谢部分,记者发现,美国驻华使馆、驻上海领馆、驻成都领馆、美国中情局的很多人员都因为作了“卓越的协助”而受到致谢。
记者还发现,负责起草报告的小组中有一位名叫“MaYing”的人,据说会讲中文。同时,报告小组中还有两个名字像是亚裔的实习生。
“中国真的是威胁吗?”
威廉·赖因施(WILLIAMA.REINSCH)是“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的委员,他自己就不太同意《美中安全评论报告》中的观点。他在接受《21世纪环球》的采访时说:“很遗憾,我不同意这个报告的观点。总的来说,它没有公正客观地分析美中两国的外交关系。相反,报告片面地看待问题,忽视了中国近20年来的进步,报告中的一些暗示增加了美国人对中国的成见。”“报告错误地假定美国的政策无法在中美关系中取得主动,忽视了一个至关紧要的问题:无论中国采取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或经济政策,中美两国在东亚地区的政治利益不可避免地要产生分歧。报告长篇大论地描述中国以前所作的破坏美中关系的行为,并设想中国在未来可能做出的有损双方关系的行为,而很少涉及到两国如何改善关系的问题。”“报告在观点和论调上都充斥着抨击的意味。它不断地暗示,中国按其国家利益、而不是按美国的国家利益处理问题是理应受到指责的。报告隐晦地批评中国把美国当成‘霸主’,但讽刺的是,实际上用‘霸权政策’形容美国在亚洲的行为毫不为过。”“委员会尽量避免使用‘中国威胁’这样的字眼,但在报告的每个章节中都渗透着这种观点。”“对于美中经济问题的解决之道,报告聚焦于贸易保护主义的方案,而不是提出一个连贯的长期的科技领先计划,这是无助于问题的解决的。”
在对美国国防部和“美中安全评估委员会”进行采访的同时,本报记者也随机采访了普通的美国百姓。一位60多岁的老太太不加思考地回答说:“我没有感觉到中国是个威胁。我想肯定不会有中国人去炸世贸大厦。我的中国朋友都很友好,也很善良。”7月16日,中国驻美国大使杨洁篪在华盛顿地区华侨华人和留学人员代表举行座谈会时说:事实充分证明,中国不是威胁,而是机遇。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促进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增强是对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他说,当前中美关系总体发展势头是好的,两国扩大了在经贸、反恐、科技、能源、环保、教育、卫生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双方还就一些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保持着密切磋商。他说,江泽民主席和布什总统去年10月和今年2月两次成功会晤,就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了共识,为新世纪中美关系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今年4月,胡锦涛副主席对美国的访问推进了中美在诸多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今秋,江泽民主席将应布什总统邀请访美并与布什总统再次举行会晤,这对推进中美关系的进一步发展意义重大。
美国国防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摘要
美国国防部的这份报告的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事力量年度报告》,是布什政府自去年1月上台以来,美国第一次全面考察中国的军事实力和动向,报告长达56页。
“准备应对台湾海峡潜在的冲突是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动力。北京一直努力发展能力以迫使台湾在北京的条款上谈判。”
“中国的策略正朝着在对台湾发动军事攻击之初就取得乘其不备、诱敌深入、出奇制胜效果这样的目标努力。”
“中国正在探索能迅速让台湾屈服的恐吓性战略。”
“中国现在有大约20枚洲际弹道导弹能击中美国。到2005年增长到大概30枚,到2010年也许会达到60枚。”“中国在华南部署的数百枚短程导弹不仅威胁到台湾,也威胁到琉球的美军和日本与菲律宾。”
“主要受益于俄罗斯的军备供应,中国在对台湾进行威胁或者发动实际进攻方面,都具备了更多有效的手段。”“中国军事现代化和来自俄罗斯和前苏联的国家的帮助有高度的关联。中国希望在短期内通过显著扩张的向俄罗斯采购武器系统和技术填补其在军事能力上的差距。”
“中国2002年实际军事开支不是中国政府对外宣称的约200亿美元,而实际可能高达650亿美元,到2020年之前,中国每年实际军费开支都将增加三到四倍。中国成为国防预算仅次于美国的国家。”
“中国政治力量的增强,也为其他潜在的对手,如菲律宾和日本带来了挑战。” (孙凡整理)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