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在线消息(湖北日报)记者易飞、实习生周祖才、李欣、通讯员徐署清报道:他们中,有的响应号召,作为“知识青年”参加过“上山下乡”;有的生在乡下,十几岁时就来汉打工。经过十几二十几年奋斗而成为江城响当当的企业家后,如今,他们的目光又投向了农村。
冯小平、黄崇胜、张永健、陈春林、陈爱清、刘国梁……目前,他们正在昔日的“广 阔天地”里书写着新的人生。
南方集团董事长冯小平拥有资产4000万元,1995年起投资数百万元在蒲圻建立养鸭基地;和平科技集团总裁黄崇胜,投资4000万元在江夏区创建和平农业公社,将一家一户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科技致富;福盛大酒店注册资金2000万元,董事长张永健近年在家乡开垦甲鱼基地;鹏凌集团拥有资产2个亿,董事长陈春林系全国政协委员,投资3000万元在阳新开办了铜矿。
陈爱清、刘国梁等,则是从贫穷的乡下来汉的。他们赤手空拳创下一番事业后,又把战略重点转向了农村。
“魔芋大王”———武汉清城大桥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爱清,现企业拥有固定资产2亿元,目前投资2000万元建立了鄂西魔芋面粉加工厂,组织5万户农民进行魔芋种植;在农村长大的小蓝鲸集团董事长刘国梁,拥有资产1个亿、22个分店,现在老家黄陂包湖养螃蟹。
据悉,该市“二次下乡”的企业家有100余人,直接投向农村的资金达3亿余元,其主要经营模式是“公司+基地+农户”。
“知青企业家”为何纷纷“再下乡”?
黄崇胜认为此举是“双赢”:“农村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和丰富的资源,为公司带来了丰厚回报,农民人均年收入也由2000元提高到了5000元。”
刘国梁对家乡爱得更为深沉。尽管其乡下项目处亏损状态,但他不以为意:“即使亏了也在所不惜。我更多的是为了回报乡亲们的厚爱,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带活一方水土。”
许多“知青企业家”对记者如是说,当年是纯朴、善良的农民养育了他们,现在是回报的时候了。省社科院一位研究员分析认为,这一方面体现了一种“乡土情结”,他们想造福一方,圆自己一个梦,实现人生价值;另一方面,也是一种市场行为、“逐利”行为,具有某种必然性。他认为,随着市场经济向纵深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家“再下乡”。
图为“知青企业家”黄崇胜创办的和平农业公社,已成为江夏区一道亮丽的风景。(通讯员王勇)
新浪手机图片每天增加上百幅,下载最新图片送数码相机钻戒!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