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嫂李书丽和她曾经重度耳聋的儿子温都尔 军嫂郭春梅与女儿很难见到他的副营长丈夫
据内蒙古晨报报道(记者刘慧敏)建军75周年之际,让我们看看军人后面的支柱:她们是当今社会中的特殊女性,只因为选择了军人为夫,今后,她们的生活中便要与“牺牲、付出、坚韧……”等字眼儿结伴。静静的聆听她们的心声,感受她们不凡的生活经历,我的眼泪不禁淌了下来,而她们却没有在我面前掉泪,——我知道,她们是军人的一半,她们已经足够坚强!
一、【“漂亮军妈妈”创造了聋儿说话的奇迹】
走进包头市军分区家属楼中这个普通的蒙古族军人家庭,已长成小男子汉的11岁的温都尔用并不流利的语言问我:“阿姨,能不能在你们报纸上给我妈妈登上一个版的找工作广告?”这时,军嫂李书丽的眼睛湿润了……为了孩子,她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努力,如今重度耳聋的儿子终于能替妈妈分忧了,这让她怎能不感到欣慰?而当已是包头军分区某部副部长的丈夫——这个铁骨铮铮的军人说到“妻子确实不容易”时,军嫂李书丽的眼中分明有晶莹的泪珠在闪烁……军嫂李书丽,创造了聋儿说话的奇迹,也换来了丈夫的军功章。
{放弃事业救儿子}
李书丽亲切和蔼,待人真诚。她身材适中,着装朴素,一副知识女性的打扮。今年38岁的她十年前曾是包头一家企业报的编辑。本来,她可以在自己热爱的事业上步步高攀,可是,1991年当她的儿子出生之后10个月时,一场小病改变了整个家庭的命运。不幸笼罩了这个幸福的家庭,李书丽的事业梦想也从此嘎然而止。一个月后,经医生检查,她的孩子成了一名全聋的孩子,而且几乎没有治好的可能。这个消息无异于晴天霹雳。怀抱着这个刚来世不久的活蹦乱跳的生命,想着他还未来得及听世界上美妙的声音就要在一片寂静中度过一生,夫妻俩不禁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痛苦过后,他们决定不惜任何代价,也要救治孩子,只要有一线希望。可是,漫漫求医路,谁带孩子去呢?
李书丽明白,丈夫肩上毕竟承载着军人的职责,考虑再三,她毅然放弃了工作,只身带儿子走上了求治之路。
北京、郑州、长春,不管哪有能治耳聋的讯息,她都会带儿子去咨询、医治。每一次,儿子被针炙得满头满脚都是银针时,她都觉得那一针针是扎在了自己心上。可是,一次又一次的治疗,带来的只是失败。
满都尔两岁时,李书丽为了让丈夫能安心在部队工作,李书丽干脆带儿子进了北京聋儿康复中心进行语言训练。在北京,同仁医院的一位教授在为温都尔诊断后,曾劝李书丽放弃对孩子的无效治疗,趁年轻再生一个孩子。可李书丽始终坚信,母爱会创造奇迹。
{创造了奇迹的母爱}
整整3年的时间,辨口形、练发音,每个字、每个词,她都要重复几十遍、上百遍,当孩子发出正确的音时,李书丽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而在北京在她最艰难的时候,总有丈夫浑厚的声音从电话那边传过来,给她打气。在丈夫的鼓励中,她变得更加坚强。在她的努力下,温都尔逐渐能发出简单的声音,并学会了与母亲的唇读交流。
寒来暑往,孩子到了上学的年龄,为了能让孩子健康成长,她决定让孩子上正规学校。这就意味着她要付出更大的代价。而就在孩子一学期结束时,夫妻俩获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植入人工耳蜗可治疗重度耳聋。他们东拼西凑借来近20万元来到了北京协和医院。手术做的非常成功,温都尔有生以来第一次接触到了声音,他听到了妈妈唤他的声音,原来是那样的亲切、温暖……
尽管温都尔有了声音的感觉,可与正常人相比,他的听力还有很大差距。而温都尔重返学校后,随着课程的加重,辅导孩子的任务就更加艰巨。在课上,孩子只能听懂30%的课程,其余完全要靠她来给孩子补上,千百遍费力气地讲解,让她的嗓子经常沙哑。在辅导孩子之余,她还要去打工。
李书丽的付出,换来了孩子的理解,孩子也没辜负她的希望,学习一直没落下。丈夫也因工作成绩突出两次荣立三等功。1999年元月,她的家庭被内蒙古军区评为“幸福家庭”。今年,她又被评为包头市的“优秀母亲”。
可这些荣誉,她都没有向记者提及,而是多次提说,包头军分区及分区系统武装部和青山区区委区政府及社会各界为医治温都尔捐款几万元的事,她要通过报纸感谢帮助过他们家庭的每一位好心人。
二、【婚后两地恋,丈夫曾留下“遗书”】
{“我的生活有些孤独”}
33岁的军嫂郭春梅,嫁给军人已6年了,与远在湖南空军某部的丈夫两地分居也6年了。一年中,丈夫只有2个月的时间与她们母女团聚。她说,6年了,和丈夫还一直处在“恋爱期”。
性格文静的郭春梅出身于军人家庭。96年从内蒙古师范大学毕业后,经人介绍认识了土右旗老家的军人潘耀龙,当时,他在湖南空军某部任副连长。97年元月,他们结了婚。蜜月过后,郭春梅便尝到了做军嫂的“痛苦”。由于结婚时没房子,她住在了父母家。可父母年纪已高,身体又有病,她怕他们伤心,心中有委屈,只好独自承受。怀孕了,她多希望丈夫能陪伴左右,可是,她只能在暗夜里独自去饮痛。女儿出生后,由于公婆远在农村,地里有农活要打理,孩子40天后,她便又回到母亲那里,还不太会照顾孩子的她手脚忙乱时,又多希望丈夫能帮她一把,可是身边连个说话的人也有……
{既当爹又当妈的日子}
女儿2岁时,生了一次大病,她带孩子上了医院,由于医生怀疑得了“肠套叠”,做了检查后,便要孩子在医院里接受观察。这时,已是中午时分,医院走廊上空荡荡的,怀抱着病痛的孩子,郭春梅的心如刀绞般难受。想着上午来看病的孩子,人家都是有父亲陪着,郭春梅的眼泪如断了线的珠子,真后悔,当初为什么选择嫁了军人?好在下午的检查结果出来后,孩子只是得了一般的痢疾,郭春梅的心情才好转起来。可是,自那以后,那种孤单无助的感觉却时常在梦魇中缠绕着她。
而每当她带女儿出去,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在父亲身上撒娇,扑扇着双肩要父亲抱时,女儿总会问她同一个问题:“妈妈,为什么我的爸爸总不在我身边,总要走?”此时,郭春梅的心里总是酸酸的。每次丈夫探家走后,女儿想爸爸想得都要病上一场……
两地分居的日子真苦!尤其对于郭春梅这样一个“弱女子”。除了照料家里的生活外,她还时常带女儿到公婆家帮助干些农活。
对于郭春梅来讲,最幸福的日子就是到丈夫部队探亲在临时家属楼他们一家三口团圆的时候。靠着丈夫坚实的肩膀,在山清水秀的江南晚景中散步,所有的苦便会消失得无影无踪。
好在,这种牛郎织女的生活也要到尽头了,已是副营长的丈夫告诉她:随军之日或许就在不久之后。我们衷心希望这一家三口能早日团聚。
三、【为什么要嫁给军人?】
做军嫂这么辛苦,为什么还要嫁给他们?军嫂的回答如出一辙:他们其实更不容易,他们更懂得珍惜感情,有责任心和人格保障,他们会爱你一万年不变心……
李书丽说,那时谈恋爱,只能与丈夫鸿雁传书,丈夫在每封来信后,都会为她“唱首情歌”(附上一首歌词)表达感情。婚后,逛街时,她看上的衣服又舍不得买时,丈夫总会偷偷给她买回来。偶尔一次,她看到丈夫在“拉练”前放在抽屉里的“遗书”,自此,她明白了军人的真正涵义。
郭春梅说,每晚,丈夫都会打来电话问询父母亲戚、她和女儿。上次探家一家去广场玩时,他拉过她说:“除了结婚照,咱俩还没单独合过影。”而每次探家前,他都要问女儿想要什么,回来后,总是陪在女儿身边。一次,他们一家去孩子大姑家做客,孩子不小心屙在裤子里,丈夫二话没说,脱下来就洗。她的好友听说后,对她羡慕不已,说她们的老公可做不到,她嫁了一个好老公。
是啊,军人的付出是无价的,而军嫂用自己的一言一行默默诠释着军嫂的真正内涵,让我们感动,让我们尊敬,在“八一”建军节来临之际,我们向军嫂致敬,“你们也是当代最可爱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