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重庆火锅,有这样一句很“文化”的口号,即重庆小天鹅提出的“千秋巴国,百年火锅”。但经历了100多年,重庆火锅至今还没有从规范的“文字”上,确认出自己究竟“是什么”。
换句话说,重庆火锅到现在还没有“标准”。
专家开出药方
就在几天前,重庆纵横商务促进研究所所长刘可,给重庆火锅开出的药方,就是建立重庆火锅的“标准”。
按照刘可的说法,重庆火锅应该从文字上明确它的口味、吃法、氛围、文化、生产标准等,即某种意义上的产品标准。这种标准经过市场认可后,可以成为地域性的行业标准,同时,最终发展成为国家标准甚至国际标准。
从企业自身来说,目前重庆小天鹅、德庄、清华、维也纳、苏大姐等火锅品牌,都对自己的火锅制定了第一层面上的标准,即从文字上明确它的口味、吃法、文化、氛围、生产等等。
标准迫在眉睫
很明显,没有自己的标准,重庆火锅就是一个模糊的面孔——模糊面孔最容易被同化、异化,甚至消亡。
28日,首届中国四川国际美食节将颁发一个奖——“中国名火锅”。为了是否参评,重庆火锅界争论不休——参加吧,害怕“中国名火锅”淹没了“重庆火锅”;置身事外,重庆火锅就可能失去强化“重庆”二字的机会。
瞻前顾后的唯一原因,是重庆火锅至今没有自己的行业标准,无法明确自己独一无二的特色,自然害怕被别人抢了头衔。
记者27日在成都采访时,中国饭店协会副秘书长何涛就曾不经意地提到重庆的“土灶老火锅”,似乎对“土灶老火锅”印象深刻。而在出租车上,司机们似乎也觉得,“土灶老火锅”几乎就是“重庆火锅”的代名词——在他们眼里,“土灶”似乎也成了“重庆火锅”的标准。
事实上,连重庆人自己也知道,“重庆火锅”早已告别码头时代。关键在于,我们没有赋予新“重庆火锅”新的“标准”。
实际上,成都的皇城老妈、谭鱼头、热盆景等,已经以手册方式,试图确立自己的火锅标准。比如谭鱼头,就将鱼头和码头与木船文化,作为其火锅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此前,市商业联合会一位副秘书长就曾说,重庆火锅已到非制定行业标准不可的地步了。据她介绍,目前正与重庆火锅协会及相关部门协作,希望能在今年内制定出一个重庆火锅的地方性行业标准。“我们的目标,是争取让这个火锅的地方标准最后成为全国标准。”这位副秘书长透露,如果这个标准被市场认可,经过适当调整,使其市场适应性更强,不排除成为全国标准的可能。
但现状是,重庆火锅企业中,目前仅在全国实施特许加盟的10余家有自己的标准,在重庆都还不是彼此公认的行业标准。“重庆火锅”究竟“是什么”,至今还是一个模糊概念。
本报记者杨光毅实习生马智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