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报讯(记者李健实习记者张颖) 8月1日发生的暴雨泥石流,冲毁了怀柔区的3条道路,并致使111国道路基塌方5处。记者了解到,111国道目前尚能通行,但9月初才能完全修复。
记者昨天在现场看到,大批护路工正在分几处抢修被冲毁的路基。由于天气闷热,一些护路工干脆“赤膊上阵”,多辆运土车和推土机马达轰鸣,快速行进。过路车辆则在护路工的指挥下交错行进。怀柔区公路局办公室的杜宏利告诉记者,由于修复工作比较复杂,估 计9月初能把这段路完全修好,不过111国道始终是完全通行的。
据了解,有6处因路基被冲毁而发生公路“下塌方”,这在怀柔地区实属罕见。这次被毁公路的修复需100多万元。
六百余万被水“冲”走
昨天,记者就洪灾及灾后复建问题采访了怀柔区农业局、公路局及水利局的有关负责人。
该区农业局山区建设科科长杨万武忧心忡忡地说,根据目前的最新统计数字,这次洪灾给怀柔区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已近630万元。“怀柔区最多的就是山,山地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88.7%。而从云蒙山到八道河一带的山区,是北京市有名的暴雨中心,但谁也没想到这次降水量这么大,又这么集中。”
杨万武告诉记者,这次洪灾冲毁了粮田140余亩,果园50余亩,冲走各种果树、柴树3500余棵,给当地农民造成了严重损失。由于目前还处于汛期,这些地方都无法及时修复,只能等到8月底汛期过后再着手处理。
目前,各有关部门正收集受灾情况,请专家分析受灾原因及防洪设施、公路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力争在复建过程中尽量避免重复原来的错误。
公路首次出现塌方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现在,怀柔地区还从来没有出现过山洪冲垮道路的情况。区公路局负责人杜宏利告诉记者。
据有关人员分析,造成如此多路段发生“下塌方”的原因主要由于当时降雨量过大,达到159毫米,同时主要降水地区又集中在云蒙山一带。由于此次降雨之前并未出现连续的降雨天气,未能使土壤水分达到饱和,因此所有降水都汇集在地表。奔流而下的强大山洪将公路附近的土地冲松,既而从柏油路面下方将人为垫就的地基冲毁,造成公路大面积下塌。下塌最严重的幽谷神潭附近的111国道,近半幅路基被冲毁。
截流坝难挡泥石
“这次被冲毁的截流坝和连拱闸都是今年5月初才建好的,本来预计这样大的洪水60年才会遇到一次,没想到这么快就发生了。”怀柔区水利局常局长告诉记者,当时修建防洪设施时,都是采用石土混砌,并在外面罩上了一层铁丝网。如果仅是洪水冲袭,这样的设施绝对不会被冲垮。但这次洪水把地表泥土层全部冲松,因此下泻的洪水中夹杂了很多石块。这些石块把铁丝网全部砸断,继而冲毁了防洪设施。
目前,区公路局也开始修复各地下塌的路段。公路局负责人表示,该地区盘山公路“胳膊肘弯”部分的地基都是采用人工垫砌的,已经使用了20余年。洪水暴露了这些路段路面虽未下陷,但路基已开始松动的现象。这次重修,公路局将把重点放在保证路基的牢固性上,以防再出现下塌现象。
张颖李健/文毛千/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