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5”前夕,梁平再次挖出60年前日本侵华空军投掷的炸弹。8月7日上午8时许,县城闹市区一工地上秩序井然,一枚哑弹的最后部分在众人的不安与焦虑中“安然”出土。
这是梁平县城出土的第三枚日军炸弹。此前的两枚炸弹,分别于去年7月14日和12月11日,在县城另外两处工地挖出。
旧城改造挖出炸弹
眼下,梁平县城正进行大规模旧城改造,100多万平方米旧城区到处都在打坑挖地基。8月5日下午,在白沙河堤岸上的自来水家属院工地,钻探工谢大勇打桩下钻,在距地面约七八米处触及坚硬异物,钻头冒出耀眼的火花,还飘出一股刺鼻怪味。他下坑一看,发现是一颗尖头平尾、锈迹斑斑的铁坨坨,回想去年有关挖出日军炸弹的报道,才猛然醒豁是什么。
随后,县公安局和文管所人员赶到现场,在排除爆炸可能的情况下,指挥人员小心翼翼将炸弹吊上地面。经粗测,弹体长约90厘米,直径30厘米,重量约70公斤,两个汉子才把它抬上警车运至安全地方妥善保管。但第二天上午下钻时,又遭“卡壳”,发现坑底还躺着一段铁家伙。施工队只得用起辘轳,让有关人员下坑一桶一桶掏走泥沙细刨。至7日上午,铁器全部现身,原来是炸弹的残余尾翼,因年久锈蚀已分家。
老人回忆当年惨象
据梁平县志记载:自1938年10月起至1944年12月,日机出动81批次,共近千架次,轰炸梁山(1952年改名梁平)51天,投掷爆破弹2560多枚,燃烧弹、定时炸弹、照明弹和细菌弹2882枚,炸死市民1708人,受细菌弹染病死亡123人。
据现年83岁的一位余姓老人介绍,1939年3月29日,18架日军轰炸机分成6组,从县城东门方向贴着房屋上空飞过,对毫无戒备赶城的人们狂轰滥炸。煤炭市、猪市坝、鸡鸭市买卖煤炭畜禽的贫苦乡下人割草般倒下,残肢断臂,开膛刮肚,肠子横流,电线上、树枝上挂着血淋淋的五脏六腑,血糊糊的断手断腿飞上屋顶。仅此一次,就炸死259人,炸毁民房1495间。余老认为,最后发现的这枚炸弹可能就是那次轰炸时,钻进水底淤泥里未爆的“哑弹”。解放后,垒砌河岸兴修房屋就把这罪恶的“铁证”掩盖了下来。
本报通讯员傅祖洪朱占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