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2年1月22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仙湖植物园种树
南方网讯 邓小平八次南巡展现了从实事求是拨乱反正、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到市场经济姓社不姓资,到“三个是否有利于”的过程。
第一次南巡:复出前夕巡南国(1972年)
1972——1973年,邓小平首次南巡考察江西革命老区的工农业生产,先后到了井冈山 、于都、瑞金等地。在于都,邓小平的前妻金维映曾在这里担任县委书记。在苏区中共于都县委机关旧址的照片前,小平停下,转头对旁边陪同的县委领导和纪念馆的工作人员说:“当时,你们这里的县委书记是个女的。”纪念馆工作人员连忙回答:“对,她叫阿金!”其实,在场的人都清楚,阿金就是金维映,是邓小平当年的爱人。第二次南巡:改革之初播春风(1979年)
改革之初的1979年,小平第二次南巡,到上海、青岛、烟台等地考察。每到一地,小平都妙语连珠,激励着人们的工作热情。在上海,小平亲自打开了关闭10年的大门,他说:“这么一块美景如画的黄金宝地,我看应该对外开放!让外国人来,收了外汇,支援四化建设。”到了青岛北海舰队,看着陈旧的水上飞机,小平神情严肃,他要求舰队建立一支强大的具有现代战斗能力的海军。虽然当时风急浪高,海水刺骨,小平把手一挥:“水温就是体温,怕啥嘛!”说着豪迈地走向大海。第三次南巡:中原大地谈小康(1980年)
第四次南巡:江南春早论市场(1983年)
第五次南巡:关键时刻特区行(1984年)
第六次南巡:巴山桂水总关情(1986年)
第七次南巡:催生浦东开发潮(1991年)
1991年,邓小平视察上海,特别关注了浦东的开发开放。他说:上海的浦东开发,不是上海一个地方的事。浦东开发,可以带动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发展,所以是全国的事。回到北京后,邓小平对中央政治局的同志们说:“我已经退下来了,但还有一件事,我还要说一下,那就是上海的浦东开发,你们要多关心。”邓小平特地要求当时的李鹏总理负责抓一下浦东的开发和上海的发展问题。
第八次南巡:东方风来满眼春(1992年)
1992年春天的第八次南巡也是最重要的一次南巡,小平先后到了武昌、长沙、深圳等地。此时改革开放的春风已吹遍大江南北,但也是改革航船驶入深水码头正在迷惘观望之际。小平每到一地均为人们驱散迷雾,从思想观念上解决了人们畏缩不前的认识问题。他在长沙寄语:“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他在深圳断言:“特区姓‘社’不姓‘资’。”他在珠海提醒:“要警惕‘右’,但主要是防止‘左’。”他在江西期望:“有机遇能跳还是要跳。”他在上海告诫:“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