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8月9日电(记者侯志明) 不断创新而赢得声誉的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日前再出新招,对所属公务用车进行大胆改革。除保留4辆接待用车外,将其余车辆全部出卖,使高新区的所有官员告别了公车。据了解,这是继陕西杨凌之后又一家实行公车改革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绵阳高新区改革公务用车的基本做法是:将原来各部门所有的35辆用车委托中介机构 进行评估做价后,按一定的折扣,出售给管委会参加车改的副局长以上人员。凡是购买了小车的每月公务用车费按标准全额补贴给个人,以支付燃修费、过路过桥、停车费和洗车等费用。车改后各部门的驾驶员自行辞退。公务用车费的补贴按岗位工作需要定为6个标准: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每月1800元;副主任以下的每月依次是1400元、1200元、1000元、700元到工作人员400元。未购车的副局长以上领导和一般职工公务用车费按标准核定到部门,统一安排使用。
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小车经费支出情况对比表明。车改后每年支付公务交通费补助(含其它补偿)为112.3万元,与2001年实支小车费用129.9万元相比节约支出17.6万元。另外,不再发生车辆购置费和大修理费。据统计,在现有的25辆小车中,30%以上车辆已行驶20万公里以上,最长的使用年限达10年以上,最短的也在4年以上。按年均更换2辆车和部分车辆大修需要支出计算,一年至少40万元。车改后,不但不再发生这些费用,而且管委会每年可收回资产变价收入21万元。以上三项相加,车改后每年可为财政结余至少80万元。
“这只是一笔显现的资金帐”绵阳市委常委、高新区管委会主任林新说,“高新区的终极目标是国际化,车改看起来小,但它表明高新区在营造一种市场化、商品化、国际化的氛围。车改不但完善了高新区的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也加强了机关的廉政建设。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