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场目击
本报记者陈杰人
8月10日中午12时30分,记者跟随前往火场的武警森林指挥部参谋长朴东赫少将,登上了从沈阳军区某部调来的米—171直升机。
飞机从满归镇停机坪起飞,旋即进入林区上空。在300米左右的空中,记者能清楚地看到兴安岭森林的面貌。记者特意注意了森林中“站杆”的情形。那些落尽了叶子的枯树没有倒下,顶着光秃秃的枝桠伫立在密林中,人们称之为“站杆”———一旦这些“站杆”被雷击中,就很容易燃烧,继而引发森林火灾。深入原始林区100多公里的地方,越来越多的“站杆”映入眼帘。在郁郁葱葱的树林中,那些枯黄得有些发白的“站杆”是那么显眼。记者粗略地估计了一下,在原始林区,平均每公顷森林大约有30 40根“站杆”,“站杆”最密集的地方,甚至达到了每亩20 30根。
13时10分,正当记者透过窗口欣赏着大兴安岭原始森林的秀美时,一团高高的烟雾闪现在飞机的右前方。“那就是火场!2号火场。”同机的一名军人提醒。
近了,更近了!直升机在下降,记者清晰地看到,在一片长达600余米的山梁两侧,密布着十多个火点。每一个火点,就像一个大的烽火台。虽然从飞机上不能看到明火,但那冲天直上的浓白烟雾,已经足以震撼现场的每一个人。一位同机者介绍说,这种浓烟就是地表火引起的,虽然树冠没有起火,但经过地表火的熏烤,再高大的树木,也难逃厄运。
这话很快得到了验证。随着飞机的前行,在葱郁的山岭中,不时有一片片黄得发亮的树木在记者的眼底闪过,在这些树木的下面,是光秃秃的地表,它们好像给美丽的森林开了一个个天窗,又像一件绿色的时装被撕开了一个个大口子。旁边的人介绍说,那就是曾经失过火的林子。13时15分,飞机在6号火场机降点降落。
走入火场,那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啊———浓烟从森林中升腾,高温从火场向四周的树林散发,一棵棵参天大树,因为被地表火烧断了树根,树叶无力地下垂,有的已经开始干枯,发黄,还有无数小树,已经横七竖八地倒在火场中,让人想起战场上牺牲的士兵。
突然,一只黑鸟从上空飞过,记者问正在火场的一位军官:“那是老鹰吧?是不是在抓林子里的小动物呢?”这位军官回答:“哪有什么动物啊!只要这火一起,远在两三公里之外的动物就会迅速逃离。除了蚊虫,现在这里早已是一片死寂。”(本报内蒙古满归8月11日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