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西安各区卫生局都不同程度上对非法行医进行了查处,但“黑诊所”好像越来越多,查处的效果并不如人意。有关人士认为,“宽松”的环境助长了“黑诊所”的蔓延,只有联合执法,加强社区卫生所的建设才能彻底根治“黑诊所”。
“黑诊所”与卫生部门打游击
8月2日至11日,当西安市雁塔区卫生局对南郊二府庄等十多个都市村庄行医秩序突击检查时,发现郝家新村一个小巷50米内居然有3个黑诊所。虽说“同行是冤家”,但这一个巷子里的3家诊所却相安无事,生意都不错。
一个来自宝鸡县的“诊所医生”说,开这样的诊所除了房租和少量的药品外,只需要一张桌子,“挣钱比打工强多了”。平常可以将药品放在房东家,用的时候再拿出来。即使卫生局来查处,没收的少量药品“也值不了几个钱”,风头过去再开业,“反正又不犯啥大法。南郊不行,可以到北郊,东郊不行,西郊也能开”。一般情况下,“公安、工商也不会管,环境是宽松的”。
西安雁塔区卫生局徐炳文科长说,药品经营市场的开放,使“黑诊所”很容易购进药品,客观上为“黑诊所”的存在提供了便利。
“黑诊所”在都市村庄“落户”
记者调查发现,“黑诊所”大都在都市村庄中“安营扎寨”,在城乡结合部或小区内的偏僻处,挂个红十字,写上一大堆能治疗的病症,就“名正言顺”地“治病救人”了。
按国家有关规定,上岗医师必须取得《医师执业证书》或者医师职称,开办医疗机构必须办理“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而这些“黑诊所”均不符合以上条件。
卫生局有关人士说,卫生执法人员只能没收药品、器械,对非法行医的其他处罚难以落实。一些“黑诊所”甚至雇佣当地一些无业人员围攻殴打执法人员,执法难度很大。
外来人口是“黑诊所”赖以滋生的土壤
根据《西安市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外来人口的医保还是“空白点”,社会需求增加成为小诊所泛滥的重要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在城市外来人口医疗保障制度还不成熟的情况下,一方面,卫生部门应联合城管、工商、公安等部门,进行拉网式排查,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线、块结合,以有效杜绝“黑诊所”;另一方面应加强建立社区医疗服务机构,降低低收入群体的就医“门槛”,让他们能看得起病。
以郝家新村为例,该村只有2000多口人,而外来人口就达20000左右,他们的医疗保健需求将构成一个巨大的市场。如果社区卫生所或者附近的医院,能够为外来人提供适宜的医疗服务,就能占领这一个市场,“黑诊所”也将逐渐消失。
本报记者雨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