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碧水长清--十堰市保护南水北调水源区环境纪实 | ||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8月13日15:16 湖北日报 | ||
7日中午,烈日当空。在十堰市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建设工地,工人们冒着酷暑正紧张地施工。 “这么热的天,中午也不休息?”面对记者的提问,一名技术人员抹抹脸上的汗水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即将上马,为确保京津、华北人民喝上洁净的汉江水,市里要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10月投产,不抢工期不行啊!”保护好水源区的环境,服务南水北调工程, “水源区”十堰成了举世瞩目焦点 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争取南水北调工程早日上马的决定后,位于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和取水口的十堰市成了备受关注的焦点。 汉江在十堰境内集水面积达2万平方公里,其中境内的堵河是库内上游汉江最大支流,年径流总量60亿立方米,占丹江口水库年平均蓄水量的1/4。全市分布并汇入汉江的大小河流有2400多条,其入库水量占入库径流的90%以上。所以,十堰市区域汉江流域的水质,直接影响到“调水”安全大局。 十堰又是水源区内最大工业城市。这里有我国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和数以百计的工厂。此外,十堰所辖的竹溪、竹山、郧县、郧西县城及丹江口、房县城区,都在丹江口水库上游。生活在丹江口大坝以上的300多万十堰人,对水源区环境的影响引人瞩目。 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水资源优化配置的战略性伟大工程。而十堰又是我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其水土流失面积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49.6%。怎样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减少水库泥沙淤积,是十堰人民必须面对的一大挑战。 今年5月,国务院副总理温家宝到十堰视察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时殷殷告诫:要切实做好汉江上游生态和环境保护,严禁上污染项目,否则南水北调的基础就会瓦解。省委书记俞正声也指示:“一定要确保丹江口水库优良水质,让华北人民喝上洁净的汉江水。” 十堰市委书记、市长赵斌说:“京津、华北人民喝什么样的汉江水,取决于十堰市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现在,党和人民将保护水源区环境的任务交给了我们,我们没有理由不把这方净水保管好,爱护好!” 让京津华北人民喝上优质洁净汉江水 这任务是何等的光荣又是何等的艰巨!当年建设东风汽车公司时,人们认为南水北调还是遥远的事。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十堰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承纳十堰城区废水排放的神定河,上世纪60年代还有鱼虾嬉戏,80年代已然绝迹。 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十堰市委、政府重视水源区环境保护,下大力开展治污攻坚。 神定河上游的百二河、张湾河穿越十堰市区。过去这里污泥淤积,蚊蝇滋生,藏污纳垢。十堰市筹措5500万元清除淤泥,铺成混凝土河床。如今,这里成了十堰市城区的一道景观。 中央作出南水北调决策后,十堰市及时制定了《南水北调水污染防治规划》,提高污染控制河流的水质标准,严禁在堵河、神定河等河流沿岸新建或扩建小屠宰、小化工、小炼油、造纸、电镀等企业,同时,果断关闭了市区16家污染重、治理难、布局不合理的企业。市里对神定河沿岸的32家企业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为28家重点企业安装污水流量计,并在全市设立了100多个环境监测点,开通环境110举报电话。通过几年重点整治,目前,十堰市244家污染企业全部实现了达标排放。 有的市民至今还记得媒体的一则报道:东风汽车公司50厂烟囱时常飘出淡黄色烟尘。一位小学生向东风公司总经理苗圩写信反映此事,苗圩直接安排投资1600万元增加环保设备,解决了污染问题。他们在全公司37个厂、117个车间开展创建“无害化清洁生产”活动,投资数亿元用于环保建设,在全国特大型企业及全国汽车企业中第一个得到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达到国际环保标准,成为了水源区环保的典范。 这些年来,十堰市环保投入累计40多亿元。为消除生活用水污染,他们建设地埋式无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装置120多座,并将之推广到郧西等县市。今年元月投资2.5亿元建设的神定河生活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将于10月投入运行。眼下,各县市还有六七家生活污水处理厂即将开工建设。 确保丹江口水库永远是一汪清水 通过这些年的整治,十堰市境内的水质环境大为改观。据国家环保专家在十堰市神定河进入丹江口水库处取水监测,水质为国家二级,可直接饮用。生活污水处理厂投产之后,库水的污染将得到彻底的根治。“从丹江口水库调往北方的水,必须是无污染的洁净水,而不是浑水。”常务副市长杨朝中如是说。 为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长久发挥效益,十堰市在治污的同时,全面开展生态环境建设。去年10月的一天,细雨纷飞。丹江口大坝上游胡家山红旗招展。北京、天津、石家庄、郑州市人大、政府有关领导来此与水源区丹江口市人民一道栽下了生态纪念林。他们看到丹江口水库碧波万顷,十分感谢水源区人民为他们保护了这么好的饮用水。 为改善和保护水源区生态环境,十堰市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至8月上旬,全市累计退耕42万多亩,今年将还林50万亩。十堰市规划到2005年退耕还林165万亩,占全市总耕地面积的1/3。为保证北方人民的用水安全,十堰经济面临着一次大调整,水源区人民重新面临着生存抉择。 丹江口水库加坝后,为减轻库区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十堰市12万多移民将背井离乡,大部分迁往水库下游安家。水源区人民还将为水源区保护作出巨大的牺牲和奉献。 “一家耕地几面坡,丢窝种子踩一脚。”这是十堰山区农民耕作方式的写照。这种传统方式对山区生态环境破坏极大。1995年以来,结合扶贫攻坚,实施生态移民,十堰市将这部分农民有计划地迁出大山。2001年至今,全市生态移民已达10万人。此举既促进了生态建设,又改善了移民的生存条件。 近年来,十堰市投资1.5亿元,在农村推广沼气8.6万口。一口沼气池,就是一个农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大面积采用沼气后,原来注入河道的人畜粪便归流入池了。有关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沼气池的广泛使用,保护了水源区40多万亩耕地免遭砍伐,300多万亩土地免遭水土流失。 与此同时,十堰市还启动了保护天然林工程、保护母亲河工程、长江防护林工程、汉江流域水土综合治理工程等。通过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鄂西北生态功能示范区,他们决心还十堰山川秀美,将十堰建设成为南水北调水源的“净化器”。 十堰市委书记、市长赵斌坦言,尽管十堰先后获得全国卫生城、环保模范城、园林城、优秀旅游城和省级文明城等殊荣,但作为南水北调这一伟大战略工程的水源区,十堰还任重道远,需不懈努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