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两部大片《天脉传奇》和《蜘蛛侠》引爆了影市,更令人欣喜的是,全市有20多家影院纷纷开出久违了的“早早场”,并取得了不错的票房。上海影城每天开出4场早场电影,平均上座率达50%以上;永乐电影城每天早场开出8个场次,大片、立体片同时放映;拥有全市最多座位的大光明,开出8时30分暑期学生场,一改影院“门前冷落车马稀”的旧景。
影院“早早场”的火爆,既反映出大片的市场效应,也反映了价格便宜的“早早场” 拥有自己的观众群体。市场专业人士告诉记者,“早早场”大多采取低票价营销方式,大光明的暑期学生场大片票价仅5元,影城15元,永乐17元,都比40元—45元的通常票价低得多,这就吸引了一大批爱看电影却被高票价拒之门外的低收入观众群体。
勿庸讳言,影市之兴衰固然与影片质量密切相关,但在很大程度上也与价格相关。电影作为文化产品,有其商品属性,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营销策略日显重要。这可从一个相关案例获得启示:居民用电,现正逐步推广日夜“分时”差价的做法,既缓解了盛夏白天用电紧张、深夜电力富裕的矛盾,又给市民以实惠,扩大了家庭的电力消费能力。电影其实也可尝试引入这种价格机制,营造新的市场业态。
目前,20多家开出“早早场”的影院已初步尝到甜头,下午场与晚上黄金场次实行不同票价的做法也已开始推行。
当然,沪上票价分时制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巩固。专家建议,可以根据不同的影片,不同的场次,不同的观众,实行从低至高的分时票价。在目前情况下,特别要在暑寒假、国庆、五一、春节以及双休日等假期中,开出以低票价为主的“早早场”、学生场、老人场等,让电影这一大众化的艺术真正成为大众化的娱乐消费。
本报记者李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