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8月14日电(记者张菁)今天58岁的彭善龙一家六口摆了酒席喝到深夜,庆祝他们从三峡库区的重庆
市忠县搬到山东寿光市整一年了。这里距他们的老家有一千多公里。
彭善龙说:“一年前刚来的时候,老妻成天抹眼泪,往忠县打电话。现在她说还是这里发展好。”
彭善龙一家在寿光天马镇孟桥村养了70多头猪,开了一家雇了4个小工的小酒厂酿泸州大曲,两个月前刚花了1万
多元钱买了一辆一汽金杯的卡车。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负责人张宝欣最近带领一个小组走访山东、福建等11个省市的三峡工程外迁移民,看到了许
多象彭善龙这样顺利移民的农户。他们有的从事以种植和养殖为主的农业生产,还有20%的移民户开始从事餐饮、修理、运
输等多种商业活动。
在离山东青岛不远的即墨市,从忠县搬来还不到一年的李洪华,办了一家三层楼的川味馆,非常火暴。李说,他刚来
的时候还闹情绪,没想到现在一个月能挣2至3万元,而他在忠县一年才能赚这么多。
李洪华还雇了17个移民,带动他们一起致富,被市里评为“勤劳致富先进移民。”
张宝欣说:“外迁移民情况之好超出中央的预期,这表明中国已经初步成功解决了农村移民这一世界性难题。”
为建设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峡库区到2009年将迁出113万人。为避免大量就地后退安置对生态环境的不
利影响,从2000年起,中国政府本着让移民“迁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原则,选择了山东、浙江、江苏、上海、广东
等沿江、沿海11个经济比较发达的省市,进行农村移民易地安置。
到2002年,中国计划外迁的三峡农村移民总数将达到7万多人。他们将被分散安置到这些省市下属的182个县
中,平均每个村安置3到4户人家。这一举措将为库区节约10多万亩耕地。
接收地已为今年搬迁的三峡移民准备好了住房和耕地,并安排帮扶人员帮助移民尽快适应当地的地理环境、气候、生
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在有“北京的菜篮子”之称的寿光市,稻田镇的党委给移民划出了最好的地,辅导他们大棚技术。在今年4月,寿光
突遇降温天气的时候,党委出钱为移民收割,并送麦子到家。
根据国家政策,移民在移出的头两年可按人头分别得到每月130元和100元的补助。寿光市还有三年免税,免孩
子上学头三年的学杂费等优惠政策。
张宝欣说:“外迁只是移民安置工作的开始,如何让他们尽快地融入周边的环境才是成功的关键。”(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