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水窖”的水泡出来的茶还算洁净吧 74岁的杨萍喜(音)老人用系着破绳子的旧瓷缸打水。为这一小桶水她要等候5个小时
84岁的冯强玉(左)老人说:谢谢北京的好人。
人民网记者史江民
有位乡长听说县长要来检查工作,便洗了一把脸,后县长因故未来,乡长为此后悔了好一阵子。
中科院的一个甘肃籍博士从小学到中学8年没洗过一次脚。来到京城的博士,现在下雨 从不打伞,他说,能在雨里淋着真是幸福。
一个乡下人去亲戚家做客,亲戚请他洗个脸,他说:"不用了,我上个月已经洗过了。"……
8月初,记者来到上述故事的发生地甘肃省永靖县、榆中县,在这里,我们不仅见证了人们与水苦斗的现实,更亲身感受到"母亲水窖"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大地之爱·母亲水窖",这项全国妇联、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向社会各界募集善款,帮助缺水区人们用于修建于地下的蓄雨水的罐状(缸状、瓶状等)容器的项目已成为造福西部的功德工程。
缺水区妇女、儿童承担着挑水重任
5日中午,我们来到永靖县杨塔乡松树湾村,这里山大沟深,沟壑纵横,还未修建"母亲水窖"。太阳下晒着几头驮着水桶的毛驴,一排排空桶摆在地上。排队打水的几乎是清一色的孩子和妇女。青壮年劳力有的外出打工,有的在家种田。
一位老太太拿着一个小桶和一个系着破绳子的瓷缸,她的话我们听不大懂。旁边的人告诉我们,老人叫杨萍喜(音译),74岁,老人早上出来,已等了3个多小时,轮上她打水估计还要一小时。
在这里打水,没有老人、小孩优先之说,大家都在排队。
一位叫杨军军的13岁男孩也加入了打水的行列,由于家里穷,小军军至今没有上学。他说,社里(村民小组)30多户人家,上不起学的孩子还有六、七个。而一年的学费仅60元左右。妈妈说,小军军13年来只穿过一次新衣服,没有洗过一次澡,只洗过26次衣服,过年一次,夏天一次。
松树湾村共有三眼泉,最近的人家距泉眼约1公里,最远的有5公里,主要靠毛驴驮和人挑。挑一次水少则来回1小时,多则需4至5个小时。这里的水含氟量高,人人牙齿发黄。松树湾村共有980多口人,光棍就有40多个。随行的记者拿出矿泉水,送给周围的老人和孩子。杨萍喜老人看着水,高兴地直咧嘴,她轻轻地用嘴舔着水,念着:清哩俊哩,香得很。得知这是送给自己的礼物,她把瓶子紧紧抱在怀里,不时拿出来端详着,嘴里发出啧啧的赞叹。
一个10岁左右的男孩打满了水,熟练地赶着毛驴走上山坡。望着那幼小的背影,我想着,他要在山路上走多久?等待他的会是怎样的人生路?
"母亲水窖"给人们带来了希望
7日一大早,我们翻过山沟,奔赴榆中县定远乡董家湾村方家楞干社。去年"母亲水窖"项目在这里实施。
车还未进村里,便听见欢迎我们的高音喇叭在山沟里回荡。我们刚一下车,噼里啪啦的鞭炮便响了起来,小朋友们挥舞着花朵热情地喊着:欢迎,欢迎。全村人集聚在村里最大的一口"母亲水窖"旁将我们紧紧围住。
"我们感谢妇联,感谢共产党,感谢帮助我们的好心人……"大爷大妈眼里噙着泪,脸上挂着笑容。
"水害苦了我们。"话未说完,40多岁的张玉华眼泪便流了下来。"现在,有水窖了,我要好好地活着,将来有机会要感谢你们。"张玉华曾因缺水,患妇科病6年,结婚20多年未洗过一次澡。
"母亲水窖好啊,我心里高兴啊。"84岁的冯强玉老人不善言辞,一口一声"好啊,我心里高兴。"
"母亲水窖"结束了董家湾村村民到几公里外拉水吃的历史。解决了人畜用水的村民开始退耕还林(草),发展畜牧业。他们建起了蔬菜大棚。电通了、电视能看了,许多光棍汉娶上了媳妇。乡亲们说:"这简直就是新旧社会两重天,我们一定会过上好日子。"
记者走访了近10户农家,每家每户的院子里都种着鲜花和蔬菜。妇联的同志告诉我们,"母亲水窖"未建成前,老百姓家里脏得没法想象。一旦缺水的问题得到了缓解,他们被压抑了几十年的爱美的天性便再也按捺不住地释放了出来。
这种对美的追求是一种对生活充满信心的表现。一个追求美的民族是有希望的民族。
截止2001年底,"大地之爱·母亲水窖"项目已使38.47万人口解决了饮水困难问题。据权威机构透露,我国西部地区仍有约1000万人口严重缺水。缺水带来的疾病、失学、贫困仍是他们世世代代时刻想摆脱的恶魔。目前,"大地之爱·母亲水窖"的专项募捐活动还在进行。捐献1000元钱加上政府配套资金就能修建一眼"母亲水窖"。
目前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主要是在宏观方面对系统工程加大投入,散居在山区的农户的基本生存需要,仍需一些专项扶助措施逐一解决。积德行善、扶危济困是中华民族的美德。今天,我们送给西部贫困母亲一眼水窖,明天她们将还给西部一片绿洲,回赠世界一份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