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森林部队第五次大批增兵大兴安岭火场
新华网满归8月14日电(记者李清华张米扬)根据国家林业局的命令,武警森林部队今天又从黑龙江森林总队、吉
林森林总队调集1000名官兵,开赴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火场。另外,吉林森林总队还有300名官兵和中止休假
的武警森林指挥学校400名学员正在集结待命。这是火灾发生后森林部队第5次增兵,使火场森警的总兵力达到了5600
人。
武警森林部队是我国惟一的一支森林防火灭火专业部队。在这次灭火战斗中,这支部队主要担负着原始森林腹地腐殖
层厚的石塘林区主要火场的灭火任务,最早投入扑火的千余名官兵已连续奋战了18天,尽管已极度疲劳,仍坚持战斗在火场
上。目前,武警森林部队官兵负责的火场,已挖出数百公里防火隔离带进行封控。在灭火一线,记者看到,将军、校官和士兵
一样,都在昼夜奋战。许多由共产党员和老战士组成的突击队,在火场上发挥着中坚作用。
火灾发生以来,内蒙古北部原始林区一直干旱少雨,高温干燥,植被很厚的林区地下火、石塘火扑打起来十分艰难,
对扑火战斗十分不利,致使有些火点形势依然严峻。从7月30日至今,武警森林部队不断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调集部队
增援火线。跨省区调动如此大批兵力参加森林灭火战斗,这在森警部队扑火作战史上是第一次。
截至发稿时止,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原始林区火场,直接参加灭火战斗的军民已达15000余人。(完)
通讯:夜穿原始森林补给线
新华网满归8月14日电夜穿原始森林补给线新华社记者张米扬李清华
8月13日下午,直升机将给养物资送抵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温河火场临时机降点。昨夜从山上下来的给养小分队,
每人背起一个沉甸甸的背囊,急匆匆地向原始森林深处的火点进发。
原始森林腹地到处是杂草、灌木丛、水坑和倒木,没有路可走,更不要说通汽车了。扑火一线官兵的给养,全靠给养
队员用双肩一趟趟地往山上背。五六天来,他们上上下下硬是在林中踩出了一条路。记者随给养队上山,看到他们每个人的胳
膊、腿上都布满了被刺破、刮伤的伤口。士官李仁辉的脚在昨晚下山时被树枝刺破,走路有些跛。记者掂了一下他身上的背囊
,很重。他说:“这里面装的是一袋大米,25公斤,大伙看到我脚有伤,照顾我,让我背最轻的,装罐头的背囊更重,有40
多公斤哩。”
记者问班长李志辉到火点有多远,他说:“直线距离5.9公里,我们运送给养要走的路在10公里以上。送给养是
个苦活,尤其在大森林里面,一般人受不了,我们这个小分队都是军龄在两年以上的老兵。”
天渐渐黑了下来,战士们打开手电筒在黑夜的森林中前进,蚊子、小咬一直没有停止过对他们的袭扰。晚上10点半
钟,队伍到达温河边,河水冰凉刺骨,但为了抢时间,一直走在最前面的管理员刘杰还是决定趟河走捷径直奔目的地。走在后
面的炊事员赵志国悄悄对记者说:“这条路,管理员已经走了好几个来回,由于连日来在山上打火,体力消耗很大,加上有两
顿没吃上饭,昨天夜里在路上昏倒过两次,大伙让他休息他也不听。”
给养队员在河水里行进,又饥又冷。但是他们知道,每人每天的给养都是定量的,因此尽管背包里装的都是食品,但
没有一个人去动它。
深夜11点30分,在原始森林里艰难跋涉了6个半小时后,小分队终于赶到了火场的宿营地。支队领导离老远就用
手电光和喊声迎接他们,并叮嘱说:“山上的战士们急等着给养,你们休息一会儿立即分头给他们送去。”
宿营地通往火线的路更加难走,很多地方是过火林、石塘林,一脚踩下去有时就像踩到棉堆里一样,有时又像踩到了
刀子上。黑夜里,林子中的倒木不时发出嘎嘎的倒伏声。为了让有伤和体力不好的队员休息一下,刘杰和3名给养队员背着30
多人一天的给养率先出发了。在黑夜的原始森林中穿行,没有通讯工具,只能靠高声呼喊队友们的名字联络。14日凌晨1点
多钟,多次的呼喊终于有了第一次的回声。李茂艳等3个战士,循声跑过来取给养。
3根麻花、1根咸黄瓜条,就是他们一人的一顿饭。李茂艳用黢黑的手接过麻花急着往嘴里塞了一口。管理员问他指
导员在哪,李茂艳噎得够呛,说:“指导员在前面打火呢。”这时身后又有一处明火复燃,李茂艳连忙把麻花塞进外衣兜里,
回身扑火去了。
黑夜中的原始森林火场,给养队员陆续将食品分送到每一个扑火官兵的手中,最后才找到正在挥锹挖隔离带的中队指
导员王明信。给养队员把一瓶草莓罐头打开递到指导员的手中,指导员只喝了一口,便把罐头递给身边的战士,罐头传到了每
一个战士的手中,但谁都没有舍得把草莓吃下去。(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