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南京8月17日电(徐勤飞曹文军)来自上海遗体防腐研究所、复旦大学医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南京博物院
的9位专家昨天在江苏连云港市就连云港汉代古尸的保护和研究方案进行了论证。
专家认为,古尸的前期保护是成功的,和半个月前相比,“古尸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可以说,古尸目前已经稳定下来
了,在这种状态下,保存3个月对保护方案实施没什么问题 ”。
中国考古工作者于今年7月初,在江苏省连云港市发现一具保存完好的汉代女尸。这具浸在棺液中的古尸是中国首次
在长江以北发现的汉代湿尸,也是继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湖北荆州汉墓之后,中国又—次发现保存完好的汉代古尸。
这具已超过2000多年历史的尸体皮肤完好,肌肉尚有弹性。考古工作者根据出土的龟钮铜印印文“淩氏惠平”,
确定这具汉代女尸姓淩名惠平。
徐永庆认为,为了使汉代古尸能够长时间保护,存放室应该是封闭的(有门无窗),并应配有空调及排风设备,使用
防紫外线光源,平时遮光保存,室内温度保持在25摄氏度以下。
目前,浸泡古尸的福尔马林只是固定液,须加入多种药物配制成混合防腐液,以达到防腐、灭细菌和霉
菌、软化、保持颜色不变等要求。
南京医科大学的专家在古尸保护方案中建议,在古尸得到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应该采取多学科的协作,开展人类学、
考古学、解剖学、组织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医史学、寄生虫学等多角度研究。
例如,对其形态学的研究可以确定各种不同组织细胞在古尸中的保存情况,并与现代人比较,为深层次上的组织细胞
的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研究奠定基础,还可以为民族的起源、迁移等关系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各脏器生化研究可
以了解古尸脏器脂类、蛋白质及其脏器组织的保存情况,以探讨古尸病变的可能死因,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尸当时的生存环
境及环境污染状况等。
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周盛斌认为,通过对古尸骨骼的测量并与现代人进行比较,可以推断出当时
的生活情况以及其大致的年龄,并可以反推其发育情况。
上海复旦大学医学院副教授谭德炎认为,古尸的左侧上下肢偏细,按常理来说是中枢神经瘫痪造成的,一般不太可能
是先天性的,是否是其身前患过脑溢血之类的疾病,还有待今后进一步研究。
论证会上,专家们一致认同了采用混合防腐液浸泡保存汉代古尸的方案和南京医科大学制订的综合研究方案,并对研
究费用作了初步预算。这一方案在细化、完善后将上报江苏省文化厅和国家文物局批准后实施。(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