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一种被称为“竹盐”的牙膏亮相我市。这种产品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牙膏中加入了一种特色盐。
重庆盐业人士拿着这种“盐”牙膏不无忧虑地指出:重庆盐业目前面临两大任务:一是必须加快加碘食盐的普及,二是尽快实现盐产品的多样化和特色化。从某种程度上说,后者比前者更为紧迫。
盐业的底牌
盐产品按资源存在方式可分为海盐、湖盐和井矿盐,而井矿盐质量又因采自地下3000米左右、无人为污染而居于首位。
据业内人士介绍,重庆盐业至少已有2600年的开采历史。从资源储存方面分析,本地井矿盐16亿吨的储量,按照我市目前每年约50万吨开采速度计算,井矿盐资源可以用320年,“当然,我们的岩盐储量还在被陆续发现”。
目前的行业现状是,盐仍是高度计划管理下的产业。食盐作为专营商品,从开采、加工、运输、批发、销售几乎全被纳入国家计划。要追求较高的附加值,只能从盐的下延产品开发方面着手,打出盐业的特色牌,比如上文提到的“盐”牙膏。
入世议定书中,盐的批发不对外商开放,但这并不意味着盐就永远处于“温室”环境中。业内人士指出,国内的盐产业技术相对落后,产品结构单一,国内同行业之间的竞争也将日渐激烈。因此,在拥有国内最好的盐资源条件下,在市场还未真正成熟的时候,重庆制盐企业目前要做的就是延长盐的产业链,多做有特色的精品盐。
尴尬的牌面
重庆每年要开采约50万吨盐,除去工业用盐、出口盐、跨省计划调拨食盐外,重庆每人每年要消费6公斤食盐。据估计,我市食盐每年有2亿元的市场。
目前,除碘盐外,我市先后共批准了肠衣盐、螺旋藻有机植物碘盐、榨菜盐、味精盐、胡萝卜素盐、锌化盐、钙化盐、铁化盐等特色盐品牌。
但记者对我市主要超市和部分小卖部调查发现,超市中除了重庆产的碘盐和螺旋藻有机植物碘盐外,基本没有看见其它产品。而小卖部基本只有碘盐出售。在采访中,绝大部分市民称,只知道碘盐,对其它精品盐甚至闻所未闻。这说明企业对盐的精深加工和市场销售尚未真正起步。
据市场估计,目前重庆每年要消费20万吨左右食盐,但特色盐一年的销售量不足1000吨。
“被唤醒后的盐业市场前景肯定是光明的”,盐业专家告诉我们,“但如果本地盐业不能在相对保护的状态下迅速壮大,一旦外国,甚至外地盐产品大量进入重庆市场,本地制盐企业面临的竞争将是残酷的。”
壮大的牌局
专家这一告诫应该不是耸人听闻。以上海为例,由于当地老年人口增加,防止高血压、糖尿病的低钠盐就深受市场欢迎。另外,像烧烤盐、蒜香盐的相继问世,说明沿海地区食盐功能分类已越来越细。
而在国外,盐不仅被运用于食品的各个领域,在日用品领域也方兴未艾。国外企业甚至还要生产牧业用盐砖,给牛补充盐,牛奶产量会明显增加;给鸡补盐,蛋质量要优于普通蛋;而给猪补盐,猪皮则相当光滑。
医学专家称,食盐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平衡生物体内渗透压。由于我们每天都要食用盐,因此盐是人类微量元素的最佳载体。
比如在盐中分别加入钙、锌、硒等微量元素,就能分别起到防治钙、锌、硒等微量元素缺乏、促进生长、保护视力、皮肤、肝脏、心脏的作用。
目前重庆盐业企业尽管已取得一些盐产品的生产许可,但产品的生产、营销力度尚需加大。另外,比如沿海流行的低钠盐、浴足盐等多用途盐产品,本地市场也必须尽快开发、壮大。
本报记者仇峥实习生邹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