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玉玺大使(右)向阿富汗总统卡尔扎伊递交国书。
本报驻巴基斯坦特派记者丁子
几经联系,记者两次书面采访了中国驻阿富汗大使孙玉玺。孙大使耐心地回答了记者提出的问题,讲述了他和他带领的外交团队在喀布尔工作中的““苦”与“乐”。“苦”,是他和同事们所克服的那些工作与生活中的艰苦,是他所体验到的战乱给阿富汗人民带来的痛苦;而“乐”,则包含着他作为中国大使在维护祖国利益、树立中国形象时的荣誉感和自 豪感,是他在目睹中阿友谊日渐稳固时所体味出的快乐。下面就是孙大使接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
生活条件虽差,但却得到“一次难得的拼搏机会”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能以大使的身份出使他国是一件崇高的事情。我首次出使就来到硝烟未散的阿富汗,这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拼搏机会。到任后,各方面工作头绪多、压力大,甚至连满足最基本的生活要求都有困难。不过,我是苦孩子出身,上过山下过乡当过兵团战士,到外交部后,也经历过南斯拉夫、柬埔寨等战争环境,对克服各种困难有着充分的心理准备。
由于我们的使馆正在维修,所有馆员都住在临时租用的两幢民房里。喀布尔没有自来水,一停电水井里的水泵就熄火,自然也就没水用。水电缺乏是生活中的一个大问题。不过,今年3月,国内科泰电源有限公司向使馆赠送了一辆柴油发电车,这帮了我们大忙。
喀布尔的食品供应也相当贫乏。市场上蔬菜品种少,质量也不好。阿富汗是穆斯林国家,只有牛羊肉,而这些肉没有什么保鲜措施,更没有检疫一说,再加上阿地处内陆,几乎没有什么海产品。这使我们的食品结构相当单调。针对这种情况,每次有同志出差去巴基斯坦或阿联酋,一个任务就是带一些海产品和肉食回来,为馆员改善一下生活。
喀布尔一直实施宵禁,业余生活就更显单调。我刚抵达时宵禁时间是从夜里10时到第二天凌晨5时,现在是从夜里12时到凌晨3时。一入夜,整个城市立刻冷清起来,没有路灯,行人稀少,惟一有些生气的就是从清真寺里传出的祷告声。到任前,使馆请当地人安装了卫星电视,但质量很差,一刮风就不能工作,修修补补十几次也没用。上网更不可能,对外联络的惟一方式就是一部海事卫星电话。不过,外交部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今年6月为我们安装了VSAT系统,现在使馆不但可以上网,还可以收看卫星电视。大伙都说,我们总算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了。
喀布尔:满眼都是眼瞎耳聋的乞丐
在喀布尔,对我触动最深的是那些乞丐。喀布尔市乞丐成群,由于战争的缘故,很多人眼瞎耳聋,缺腿少臂,很可怜。我以前曾在南斯拉夫呆过,但没见有乞丐。柬埔寨虽然也打仗,可河里有鱼,树上有香蕉,食品并不缺乏,乞丐也不多。阿富汗就不一样了,在这里,你能亲眼目睹战争对人类的摧残,悲惨的场景既让人触目惊心,又让人心酸难过。我出门时总要随身带一些零钱给他们,虽然不能解决问题,但多少让自己有些安慰。
卡尔扎伊:中国是惟一既帮助阿富汗,又不对阿富汗造成伤害的国家
作为大使,与当地人广交朋友是发展中阿友好合作关系的一个主要途径。刚到阿富汗时,我就拜会了阿富汗过渡政府总统卡尔扎伊和20多位政府部长,同阿富汗民间各界人士进行了广泛的接触。其中,卡尔扎伊总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任外交部发言人时曾见过卡尔扎伊。我作为驻阿大使向他递交国书时,是我们第二次见面。递交国书之前,阿外交部礼宾司司长率摩托车队来我官邸迎接。抵达总统府后,首先是检阅仪仗队,仪仗队成立不久,队列、步伐明显缺乏训练,但服装整齐,神情肃穆。
随后,我向卡尔扎伊递交国书并进行礼节性交谈。礼节性交谈一般不会超过15分钟,但我们一直谈了40分钟,从中阿传统友谊谈到目前的中国援阿项目,再到发展两国友好关系的设想。同卡尔扎伊交谈,最深刻的印象是他对中国非常友好。他评价中阿关系时说,中国从不干涉阿内政,是惟一既帮助阿富汗又不对阿富汗造成伤害的国家。
阿富汗部长齐心建国
阿富汗的各部部长可以分为“海归派”和“本土派”。他们中一些人曾经是游击队领导人,对自己的国家了如指掌,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属于“本土派”;还有一些人多年居住海外,现在回来报效国家,他们熟知国际规则,文化水平很高,属于“海归派”。他们给我的整体印象是团结一致、齐心建国。如果有人闹分裂,肯定不得人心,必将身败名裂。部长中,许多人工作非常努力,如主抓经济工作的财政部长阿什拉夫·加尼,他有时一天要工作18个小时,是部长中工作最辛苦的一位。
办公室里举行“五常”使节午餐会
我同联合国及所有驻阿国家的外交使节也保持着密切的往来,不久前,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的驻阿使节非正式午餐会就在我办公室举行。
召开驻阿“五常”使节会议最早由我提议,后来英国大使提议搞成“午餐会”的形式。除了“五常”驻阿大使外,还邀请了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普拉希米参加。
开会那天很热闹,我官邸外的整条街都被封锁了。前来开会的大使全都带着保镖,这些保镖荷枪实弹,遍布街道四处。美国大使没有自己的专车,他总是和保镖们同行,车上也不悬挂国旗。我们为保镖们准备了饮料和小食品,但他们却不吃不喝,全神贯注、虎视眈眈地巡视着每一个角落。
外面气氛紧张,办公室里却轻松而热烈。我们的厨师厨艺高超,冷盘、正餐、甜食,一道不少,餐具的摆设也很讲究,午餐的水准不亚于国内任何一家高级饭店。好些食品,如海参、鱼翅都是从国内带来的,当然也有当地食品,如牛羊肉,虽然没有经过检疫,但这里没有饲料和人工添加剂,也算是“纯天然”食品。
普拉希米和所有使节对我们能做出如此精美的午餐感到非常惊讶,大家胃口好,谈兴就高。当时正值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即阿大国民会议)召开前夕,大家就当时的形势交换了看法,探讨了一些可能出现的问题。会上,我们取得了一个共识,即“五常”应一致支持联合国在阿和平与重建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事后证明,大家在这次午餐会上的很多预测都是准确的,由于事前有了准备,阿富汗大支尔格会议也基本顺利举行。
自那次午餐会后,中国使馆的宴请变得远近闻名。现在我们请一些重要客人,几乎是有请必到。阿富汗外交部、财政部、国务部长等高级官员、阿前总统穆贾迪迪等都曾是中国使馆的座上宾。
8月1日,我在自己的官邸里举行了建军节招待会,出席人员包括国际安全援助部队的司令和副司令、阿军方高级将领、各国使节和武官。我们在院子里挂起了红灯笼,来宾对中国风格的装饰和菜肴赞不绝口。
各有特点的外国使节朋友
各国驻阿大使都是高级外交官,他们和我一样,身在异乡,为帮助阿富汗恢复和平和维护本国的利益工作。他们中许多人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联合国秘书长阿富汗问题特别代表普拉希米,他对阿富汗情况非常熟悉,话不多但句句切中要害,领导联合国援阿团工作卓有成效。
俄、美、英、法等国大使的到任时间和我相当,他们都是资深外交官。俄罗斯大使年纪最大,满头白发,颇有“老大哥”风度;美国大使曾任美驻土库曼斯坦大使,很有学者气质;英国大使文质彬彬,是典型的英国绅士;法国大使则很浪漫,他的办公室里摆满了各种艺术品。大家虽然性格迥异,各有立场,但在促进阿富汗和平与发展的问题上观点却是一致的。另外,德国、巴基斯坦、伊朗和日本等国的驻阿大使也和我经常来往,他们非常认同中国在阿富汗所发挥的作用。
一位厅长说:中国人给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水
说起援助,中国给予阿富汗的不仅仅是承诺,更是实实在在的帮助。唐家璇外长在今年5月访问了阿富汗,他代表中国政府承诺,中国将帮助阿修复帕尔旺省水利工程、喀布尔共和国医院以及位于坎大哈的坎大哈医院,这些项目得到阿富汗各界人士的欢迎和高度评价。卡尔扎伊曾赞扬中国落实对阿援助速度快、效率高,并多次公开表示中国是各援助国的榜样。
到任后不久,我去帕尔旺省考察当地的水利工程。该工程是中国在上个世纪60年代的援阿项目。从喀布尔到帕尔旺大约100多公里,一路上土地荒芜、满目断壁残垣,废弃的坦克和装甲车随处可见。出城不久就经过一片雷区,联合国组织的排雷人员正在排雷。我们有时不得不停下来等着他们引爆地雷,那也是我到喀布尔后第一次听到爆炸声。
抵达帕尔旺省后,该省省长和省水利发展厅厅长前来迎接,许多当年参与建设帕尔旺工程的老工程师和普通工人也自发组织起来列队欢迎我们。厅长是当年我们援建时阿方的主要负责人,他一见我就紧紧握住我的手说:“苏联人来时,给我们带来了战争;美国人来时,给我们带来了炸弹;现在中国人来了,给我们带来了生命之水,带来了希望。”他的话,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反恐,阿富汗愿意与中国密切配合
阿富汗曾经是“东突”分子训练集中营,也就成为中国打击“东突”恐怖分子的一个主要战场。阿政府领导人和有关部门已多次表示愿同中国政府配合,打击“东突”恐怖势力。合作的方针和原则就是,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不论恐怖活动发生在哪里,针对何人,都将予以坚决打击。
就阿富汗目前形势看,恐怖分子训练营地已基本被摧毁,庇护恐怖分子的塔利班政权也已经被打垮。但“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的残余势力仍然存在,并且不时采取报复性行动。我在与阿富汗领导人的谈话中,曾用一个比喻来说明反恐与重建的关系:若将整个阿富汗重建工作比作一辆前进中的自行车,打恐和重建就像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只有打击恐怖分子,保持政局稳定,才谈得上开展重建;只有重建顺利,才能从根本上消除恐怖主义的威胁。
安全有保障
我们在阿富汗这样一个非常特殊和复杂的环境工作,更加重视安全保卫工作,尽可能采取一些保护措施,并得到了阿富汗安全部门的大力协助。再加上中阿友谊深入人心,广大阿人民对中国非常友好,身处阿群众之中,我们感到非常安全,这点请家人放心。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我的夫人和女儿都非常支持我的工作,现在她们都盼望使馆馆舍能早日修复,以便我们一家能在喀布尔团聚。▲
大使简历
孙玉玺,中国驻阿富汗大使,51岁,1973年进入北京外国语大学学英文;1978年在英国伦敦经济学院学习国际关系;1979年任中国驻法国大使的英文翻译;1981年进入外交部亚洲司,历任三秘、副处长、一秘;1988年任中国驻巴基斯坦使馆一秘;1991年任中国驻柬埔寨全国最高委员会代表处助理代表、中国驻柬埔寨使馆参赞;1993年任外交部亚洲司参赞兼处长;1995年任中国驻韩国使馆公使兼参赞;1998年任外交部发言人、新闻司副司长;2002年任中国驻阿富汗大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