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局日前透露,从今年下半年开始,民航票价限折令将逐步放开。据称,已经制定的新票价政策包括:多数航线实行散客全价,团体价按团队人数、订票时间等实行不同的折扣价,最低不得低于7折。在航空公司独飞航线方面,北京—广州、北京—深圳、北京—昆明等七条航线以及涉及到海南的八条航线上,将进行多级票价试点,试点航线票价最低可打6折,票价申请批准改为申请备案。
与此同时,中国民航总局局长杨元元在广州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指出:中国民航不可能长期固定票价,必须要向市场过渡。这意味着航空公司将重新掌握机票定价权。那么机票价格会因此出现大幅下降吗?
不会贸然挑起价格战
记者日前就此向几家大型航空公司的营销负责人请教,发现机票价格并不像人们所期待的那样会“集体跳水”,各航空公司近期内的定价策略将会更理性、更灵活。
据国航一位负责人称,目前航空公司要立即确定适合自身的价格策略还为时尚早。由于中国民航重组后,三大航空集团的主要精力都会放在确保安全运营、重新调配运力及优化航线网络上,所以短期内各家航空公司都不会贸然挑起“价格战”。
据这位人士分析,航空公司定价的目标是实现收入极大化,因此虽然国内航空市场仍是供大于求,但航空公司也不会简单地为了平衡供给和需求关系而大幅调低机票价格。比如航空市场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冬天淡季时,几乎所有的航空公司都难以收回成本,而夏天旺季的高票价则能弥补冬季的亏损,从而保证全年度的盈利。如果采用降低运价策略,航空公司即使可在淡季提高运量而减少亏损,但在旺季时却也削弱了获利能力,总体来说还不如维持高票价让冬季亏损更为合算。
乘客不同票价也不同
南航一位高级销售主管称,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不同价位的航空服务产品将是航空公司今后的主要生存手段。收回定价权后,航空公司将会进一步实施客运市场细分化,根据市场需求特征,制定附加不同限制条件的多级价格体系。比如对时间敏感、价格不敏感的公务旅客收取高价,而对休闲和探亲访友这些价格敏感、时间不敏感的旅客收取低价。
另外,国外航空公司的一些做法也可能会被借鉴过来,如随买随飞的票价会定得更高一点。同时,航空公司也会与政府机关和大型企业签定双方互惠的“公司合同票价”,以优质优价的服务策略“拉拢”这批公务旅客和商务旅客。针对对价格较为敏感的旅游散客,航空公司则会制定较为低廉的折扣票价,但相关的限制条件也会定得较高。
一向在中国民航业中“特立独行”的海航也认为,航空公司重组后,当务之急应是进一步研究和培育国内旅客市场,建立适宜的限制条件来保护高收益细分市场,所以机票价格并不是主要的竞争手段,每家航空公司都应在新环境下重新定位,用航线网络、品牌优势在市场缝隙上找到生存空间。 新快报记者林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