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照旅游的火爆,恐怕日照人自己也没有想到——今年一入夏,挂着全国各地牌照的旅游大客车便被热浪一串串地“撵”到日照来了。路上车跟车,海滩人挤人,想住找不到地方,想回去买不到车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8月中旬,日照今年接待游客已经超过380万,旅游收入超过1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6%。
旅游火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在为日照旅游的火爆欣喜之后,我们更应该做的是静 下心来思考。
(一)
看着几个海水浴场、公园的热闹,记者想起了另一个地方:
圣岚路,日照市海岸线的最南端,有世之罕见的海中石刻。8月9日,记者来到圣岚路,不看路牌,没人会知道这是市区街道;不听涛声,没人会相信这是临海宅区。中心街道几乎连车都倒不开。海中石刻正对着一户人家,房子建于礁石之上,凭海临风,千金难买的好位置。但是,房屋破旧,水泥栏围颤颤欲倒,周围的垃圾大煞风景。
日照市100公里海岸线,64公里黄金沙滩。可是在旅游火爆之中,“鼾睡”着许多景点,不为人知,几无人至。
今年游客反映最多的问题是找不着地方住。王家灶村三年前搞民俗旅游,家家投资改建客房,现在这个105户的小村有3500个床位的接待能力,相当于日照市所有星级饭店的总和。而村里只在基建方面投了50万元,其余均为村民自行投资自家受益。可惜,民俗旅游接待三年来只有王家灶一家独唱。直到今年,任家台、刘家湾、桃花岛等村才跟上,但15个沿海村中其余的村还是没有大的动作。
另一点让人惋惜的是,大部分游客离开日照的时候,仍不知道日照还有与美丽海岸同样精彩的景点——莒县四千年的银杏树、五莲的大青山。走遍全市,也很难见到诸如银杏树、五莲山的旅游广告。而且,日照市现在还没有区县景点间的旅游直通车。真要想自己从海边去看银杏树,80公里路,起码要倒三次车。
(二)
“一进日照,就感觉自己视力好了很多,空气好,看得远,海水也清。”来自安徽合肥的蔡大妈说出了许多游客心里的话。“蓝天、碧海、金沙滩”是日照旅游的金字招牌,对于整日困于钢筋混凝土中的都市人来说,也是最有吸引力的。
“日照发展最大的难题是既要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又要确保大自然和老祖宗留下的良好生态环境和人文景观。”日照市委书记夏耕在对日照旅游业进行思考的文章中强调。
“日照旅游的优势在于她的未开发。她就像一块未经雕琢的原玉,全身是自然的味道。但这又是她的劣势。缺少相关产业的支持和合理规划,城市旅游是没有动力和后劲的。”这是旅游专家的意见。
现在,新市区20公里沿海公路建设完毕。大海、绿地、道路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日照市的“生态建市”战略起了个好头。
日照环境清新,物产丰饶;旅游带来了人气,引来了注意力;高校的进驻又引来了智力资源。市招商局局长王爱东说,欧洲的安道尔不如咱的市大,以旅游带商贸,集散全欧洲的货物;瑞士的手表比她的美景更出名。他很有信心地告诉我们:“我们也应该发展有自己特色的无污染、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业。”
(三)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也碰到了几件烦心的“小事”。
“上趟厕所要5角,借桶水冲冲脚又收5角,一天的好心情都没了。”免费景点厕所却不免费,许多游人向记者发牢骚。
沿海路无人售票车,投币箱被冷落,票务员在忙活,票价便有1元、2元、3元三种。“不是无人售票车都收1元吗?”往往是票务员解释半天,游客也不明白,最后钱交上了,大家都气嘟嘟。
“作为一个旅游城市,我们每一个市民,不管是不是做服务行业的,都应该多站在一个外来游客的角度想一想。”市旅游局副局长王立新说。
当然,也有许多让人欣慰的事情,在民俗旅游村,一位来自济南的小伙子,宝贝似地提着半桶虾蟹,他说:“今天出租车师傅拉着我去赶海抓蟹,我原本以为这几天得光泡海水了。结果,你看,我们玩得痛快,他也挣了钱,多好。”
(本报记者 孙巍 卢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