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9-11”恐怖事件一周年专题 > 正文

《新闻周刊》第27期:变化美国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09日10:18 中国《新闻周刊》

2001年10月28日,上千人参加世贸中心家庭悼念仪式,悼念在9-11恐怖袭击中遇难的亲人。9-11改变了纽约人的生活


在7月15日举行的一个纪念仪式上,尼科手举与丈夫的合影悲痛欲绝

  9·11事件让美国发生了不愿意承认的变化,从行为到价值观

  本刊记者/赵海燕 余东辉 发自纽约、华盛顿

  63个宝宝,61位母亲。

  如果改换一个场景和时间,美国广播公司策划的这次母子秀应当充满欢爱。但,当这幅照片传遍全球的时候,很多人很伤感:这63个婴儿没有父亲,这61个母亲没有丈夫。

  最大的孩子出生在去年9月13日,马上就要一周岁了。而此刻,让孩子失去父亲让妻子失去丈夫的9·11事件,也要到一周年纪念日了。

  19个恐怖分子,几架飞机,在顷刻间改变了这些幼小婴儿的命运。哈文·法伊夫的宝宝才一个月大:“宝宝是上帝赐给我的礼物,然而当寡妇、独自生孩子却不是礼物,那是十分残酷的事情。”

  去年9月9日,她欣喜地告诉丈夫自己怀孕的消息,但高兴只持续了两天。9月11日,丈夫登上了撞向世贸大楼的美航11次航班。这次灾难性的事件,导致世界第五和第六高的世贸中心彻底倒塌,2800多条鲜活的生命瞬间终结。

  “我觉得,最困难的事情是如何告诉孩子他爸爸遭遇的一切。”很多纽约人不愿意回忆9·11事件,宁可把这次切肤之痛埋藏在心里。但是,纪念还是如期而来。

  没有人愿意作9·11事件周年祭奠仪式的缺席者。漠视9·11事件,就是漠视这个世界因此而发生的变化。

  恐惧成为迷信

  坐落在华尔街上,与纽约证交所相对的大厦里,正在展出征询公众意见的6项重建计划,曼哈顿的历史和9·11事件发生时的图片,同样在这里展出。来这里参观不需要买票,不需要证件,但需要经过安全检查。

  一对从外州来的夫妇,带着3个孩子到这里参观,其中最小的孩子不满周岁,坐在婴儿车中。在通过安全检查时,孩子被妈妈从婴儿车中抱下来,在妈妈的搀扶下蹒跚地走过了安全门。

  “纽约的生活完全变了,未来的美国人再也离不开安全门。”这对夫妇非常感慨。

  9·11事件之后的纽约乃至全美国,弥漫着一种挥之不去的“怀疑气氛”,让人们无所适从。纽约开始更多地依赖“安全门”,寄希望于人们在走过安全门的时候把所有不安都留在门外。

  在纽约,令人尴尬的安检也已经是家常便饭。在机场、在展览中心、在大楼的入口处、在图书馆,还有更多地方,有时会被要求脱鞋,有时还要解下腰间的皮带,在通过安全门之后再系上。随身携带的皮包肯定被翻得“底儿掉”,钱包要被打开,手机、录音机、照相机都要当场使用一下才能过关,就连最私人的物品也会被拿出来细细检查。

  为了安全,美国人开始习惯或者情愿失去权利。去年10月26日通过的《反恐法案》规定,政府可以对公民进行信件、电话等监控,甚至可以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对公民进行审判和拘押。

  几乎没有人对此有异议。今年,司法部甚至鼓励上百万公民为政府做义务间谍,并“授权”他们监视邻居、朋友。这项行动被称作“告密者”,涉及到美国10个城市、2400多万人口。

  即便如此,惊慌还是经常发生:纽约经常传出有炸弹的消息,一些地方也会突然被封锁进行检查。位于繁华的五大道的纽约图书馆,曾经在一周内两次被报告发现炸弹,随即图书馆及周围地区戒严检查,虽然每次都平安无事,但没有人敢掉以轻心。

  “恐惧已经凝结成为美国人的迷信。”

  南希·吉布斯在杂志上撰文说。美国官方草木皆兵的防范措施,与其说严谨,不如说是对恐怖的恐惧。

  美国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谨小慎微。布什政府一度宣布在9·11事件周年限制外国航空公司飞机接近去年遭袭地点的方案。但迫于压力,这个方案已经取消。

  这种变化在中国也能感受得到。美国驻华大使馆经常举办面对中国媒体的活动,活动通知措辞虽然柔和,但也充满了防范:带摄影器材等,需要提前告知。

  相貌成了一种麻烦

  种族歧视在美国并没有消逝:杀害马丁·路德·金的枪声还隐约在耳。随着世贸中心巨大的爆炸声,种族歧视重新在美国人心头加剧。

  今年暑假,从美国回中国探亲的黄女士开玩笑似的警告自己一位长得有点像阿拉伯裔的男同学,千万不要到美国去旅游。“你在机场就会遇到麻烦的。”黄笑着说。

  在美国,日子最难过的除了罹难者的家庭,恐怕就是没有美国籍、没有绿卡的新移民和留学生了。他们相当长一段时间不敢离开美国,因为即便有签证有效,也有可能被机场的移民官拒绝入境。他们也不能与在美国以外的亲人团聚,因为美国将探亲者在美国的停留时间大大缩短,很多人不愿意花费昂贵的机票去享受不超过30天的家庭团聚。

  在美国的外国留学生不仅承担学费涨价的负担,在选择专业时也会受到限制。有一些专业外国留学生不能申请,学校似乎也开始承担FBI的一些任务,他们接到命令要追踪每一位外国学生的情况。新移民和留学生还不能随便搬家,要搬家必须通知政府部门,否则就会面临处罚。

  9·11事件之后的纽约规矩多了。考驾驶执照就成为新移民的一个难题。在纽约,如果新移民考驾驶执照,除了护照之外还需要提交社会安全号码、银行账号、信用卡等等一系列符合要求的文件,这对一些移民来说是非常苛刻的。

  刘阳,一位中国女士,今年两度被美国驻华大使馆的签证官拒绝。急切出国的刘只能申请英国学校,花费高出许多。

  去年底今年初,大使馆拒绝了大量要到美国留学的中国人,据信,通过率不足一成。8月底,愤怒的中国学生向美国驻北京大使馆递交了抗议书。

  没有证据显示这跟种族有关系,但,这跟9·11有关。中国著名的外语学校新东方的副校长、长期从事签证指导工作的徐小平说:“这也跟美国现在经济不景气有关系。”

  人们对种族问题开始更加敏感,种族歧视以及因此引起的仇恨犯罪也在大量地增加。特别是针对阿拉伯裔和穆斯林教徒,或是貌似阿拉伯裔民众的仇恨犯罪案件明显上升。有人因为是穆斯林而被解雇,被辱骂,在商业场所被拒绝服务,或遭到殴打。

  一名巴勒斯坦裔的公共汽车司机曾被乘客质问:“你车上装了炸弹没有?你是否要炸死我们?”有的南亚裔儿童在上幼儿园或上学时,被同学辱骂,说他们的父母是“恐怖分子”。

  美国左格比国际公司和纽约州汉密尔顿学院共同进行的一项公众民意调查突出显示,美国穆斯林因去年9·11恐怖主义攻击而面临很多困难。

  汉密尔顿学院社会学教授丹尼斯·吉尔伯特说,这次民意调查发现,像口头侮辱、推搡和做出厌恶表情等这样的歧视穆斯林的事件,比9·11前增加了大约两倍。他说,接受调查的人中约有60%表示知道或亲身经历过类似的事情。

  汉密尔顿学院一名在纽约出生的法学院学生沙赫扎达·艾哈迈德说:“跟每位美国人一样,人们的感受在9·11前后截然不同。”她回忆说,在攻击发生的当天,她迷惑不解地看到旁边一辆车里的男子向她表示出一个不友好的眼神。“我渐渐地意识到……这都是因为我的长相。突然之间,我的相貌成了一种麻烦。”

  一些组织呼吁各界努力制止这种仇恨蔓延,但是人们不知道一个被仇恨致命攻击了的国家,多久才能从仇恨和怀疑中摆脱出来。

  要做爱,也要战争

  对于9·11事件的纪念,事实上从8月底就开始了。每一个活动中,人们都会看到肃穆甚至有点茫然的孩子们的脸孔和眼神。

  在这场恐怖袭击中,最受影响的是美国青少年一代。心理学家对纽约8300名9至18岁的青少年的研究发现,诸如酗酒和抑郁等心理问题较之9·11事件前显著增多,这表明,恐怖袭击产生的阴影已经严重影响了成千上万纽约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这些伤痕有可能伴随他们一生。

  纽约市一位学生对其父母说:“我知道,我活着是幸运的,我只是不想再听到有关它的任何消息了。”霍雷肖·阿尔杰协会所作的民意调查发现,2/3的青少年认为9·11事件是他们一生当中遇到的最重大的事件。父母则说,9·11事件是孩子们心中的水门事件和越南战争的综合体。

  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许多美国大学生在9·11事件恐怖袭击之后重新考虑自己的专业选择。通过反恐怖战争,美国青年认识到了科学技术扮演的新角色,还有许多人预见到在国土安全的领域里正在增加许多工作机会。

  耶卡尔是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卡洛学院的学生,她的专业是生物学和专业写作。耶卡尔说:“我原来打算成为一个科学领域的作家,但是现在,我在认真考虑做研究方面的工作,或者到亚特兰大的疾病控制中心去,反正是这类工作吧。”

  耶卡尔认为,学校里低年级学生比高年级学生在课程选择方面改变得更多。

  美国副总统切尼的妻子莱妮·切尼和她领导的右翼组织ACTA曾经发过一份名为《保卫文明:我们的大学如何辜负美国及对策》的报告,收集了117条证据来提示美国大学生正与美国政府及其新战争出现“危险的步调不一致”现象。

  美国正流行着“要做爱,也要战争”的口号,从军热情高涨。

  19岁的东特雷尔·兰塞就是在9·11事件后参军的一员。兰塞原本打算上大学,或许还会参加大学篮球联赛。当世贸中心倒塌后,他不顾家人的反对,去和海军招募人员谈话,他表示“被一些自己也不明白的强烈欲望所感动”。一个月以后,通过了体检,兰塞成为一名海军陆战队员。

  而几十年前,这些年轻人的父母的口号是:“我们做爱,我们革命。”他们坚决反对越战,希望自由,张扬个性。

  由于青年从军热情高,美军将轻松完成年度征兵计划。

  军方官员额手相庆,称青年报名入伍的热潮扭转了20世纪90年代美军缺少兵员的窘境。退役陆军上校杰姆·马丁在接受采访时说:“这是一个大好机会,美国可以为未来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雄师。”

  9月30日是美国军队财政年度的截止日期,预计四大军种届时都可以招够兵员。其中,空军和陆军已经提前完成今年的征兵任务,开始为2003年储备兵源。

  9·11事件后,美国民众的反恐作战意识加强,爱国热情也得到激发。海军人事部部长诺伯特·雷恩中将说:“新入伍的士兵有了对自己从军目的真正的认识,而这一点正是人们在9·11事件前所缺乏的。”

  总统已经告诉他的美国公民,反恐战争是长期的。而专家预测,这场战争将持续20年。

  但不少美国人也对布什总统的反恐战争产生疑虑。号称可以一夜之间占领一个大陆的美国军人,在精良的武器装备下,不得不在山洞中猫着腰作战,而且,没有对手。

  张国庆,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问题研究所青年学者,这样评价这一切:9·11事件后的美国是另一个美国。

  “我们不愿意接受我们已经发生变化的观点,”南希·吉布斯在《时代》周刊上说:“因为过去一年发生的如此大的变化,给人一种伤害的感觉。”

  但美国的变化是显然的,虽然这变化的后果还没有充分显现。艾奥瓦州斯潘塞的人们现在不再像一年前9·11事件发生后那样锁紧房门了。但,正如一位汽车商人所说:“可是,一切都无法回到从前的样子了。”

  “上帝保佑美国。”这是美国人时下的流行语。面对变化,在短短一年时间里,美国人自己也无法看清楚方向,预知结果。

    声明:本稿件为中国《新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9-11”恐怖事件一周年专题
 相关链接
51架飞机代表美51个区域飞抵零地带悼念9-11遇难者(2002/09/09/ 10:13)
纪念9-11美第一夫人建议家长关闭电视多陪孩子(2002/09/09/ 09:53)
图文:9-11周年祭世贸遗址等三地将举行悼念活动(2002/09/09/ 09:17)
美国第一夫人劝父母们9-11周年祭当天关掉电视(2002/09/09/ 09:05)
“9-11”恐怖袭击事件推动美国调整安全战略(2002/09/09/ 07:35)
世界各地高度戒备迎接“9-11”一周年(图)(2002/09/09/ 05:31)
极端分子要在伦敦庆贺9-11 还打算成立武装组织(2002/09/09/ 03:41)
欧洲上空警钟鸣 伦敦、柏林是恐怖分子新目标?(2002/09/09/ 02:55)
9-11撞机那一刻:为小学生朗诵的布什表情复杂(2002/09/09/ 02:32)
美军机恢复24小时对华盛顿和纽约的巡逻(2002/09/09/ 01:05)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发短信不仅获积分,还能拿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徐怀钰] 飞起来
[周 蕙] 体温
[郑秀文] 今日几号
[陈冠希] 爱没有罪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让他用全身满足你
  • 透明蕾丝娃娃装
  • 魔幻网无底一体装
  • 顶尖时尚专区
  • 运费+F4=免费!
  • 阳光偶像写真集
  • 数码摄像机赠配件
  • 买SONY TRV40E 赠SONY原装电池
  • 买SONY DSC-F707 赠原装包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