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气预报 新闻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百名记者大型采访•地市行⒂:梅州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9月10日15:56 金羊网-羊城晚报

  经过多年的“耕山富民、资源开发、引进发展”,今天的梅州已打好了大发展的基础

  文/本报记者冯树盛陈道通讯员陈定开凌锋图/本报记者黄蔚山通讯员杨焱辉

  □当家人话语

  山区发展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难上难。把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 讯号,把群众的利益作为第一考虑。

  从最困难的事帮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改起,从群众最盼望的事情干起。

  我为官为人追求“三个一、三个明、三个乐”。“三个一”就是当官任命一张纸,当官时间一阵子,为人民服务一辈 子。“三个明”就是聪明、精明和开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照搬照套是聪明;不违背经济规律,决策科学民主是精明;想 得开容得下听得进不同意见是开明。“三个乐”就是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和天伦之乐。自己现在的地位荣誉待遇,比战友同学 好了100倍,因此看到别人进步不心跳,看到别人发财不眼红,这是知足常乐;助人为乐就是为人民服务,在不违反政策的 前提下,能帮则帮,通俗地说,就是行善积德;天伦之乐就是家庭和谐温馨幸福,这是事业成功的关键。

  ——梅州市市委书记谢强华

  我从来没有想过能当上市长。

  官是人民给的,一定要给人民办好事。我出身贫苦,我16岁参军,从政36年,梅州的山山水水都跑遍了。是人民 的公仆,就要勤政廉政,竭尽全力为百姓服务。我对老百姓有深厚感情,一有灾情,不管是旱灾、水灾还是火灾,我都是第一 时间赶到现场,和人民群众共患难。

  梅州市经济总量小,底子薄,把梅州经济搞上去,改变梅州落后面貌,是我最大的愿望。不久前的山区发展工作会议 ,省委省政府决定对山区发展给予巨大支持,这是山区发展的难得机遇,山区经济发展的春天来到了。

  ——梅州市市长魏潘尧

  □城市印象

  政府的创新和江堤的美

  图:江堤上“一路一树”、“一街一景”、“一街一灯”,景致万千。

  晚饭后,我和几名同事来到梅江边散步,被眼前的情景迷住——江边观景台上,几个老哥抽着烟在垂钓;滨江公园上 ,对对情人相偎;凉亭之下,处处山歌互答,乐也融融。

  梅江北岸,五公里长的酒吧长廊,400多家酒吧沿江边排开,灯火缤纷直如繁华都市的灯饰世界,叫人流连忘返。 以每家招客10人计,这江边每夜就来了四五千悠闲客。

  梅江之美不亚珠江,梅江不仅与人亲近,还多了特有的客家风情。

  今夜的梅江如许静谧如许浪漫和多情,可有谁知道它曾肆虐,洪灾夺去多少生命财产?1986年梅江决堤,就有153 人丧生。

  梅江非治不可!1993年,时任梅州市长的谢强华提出根治梅江的想法得到了同事的支持。近十年的整治,一条集 堤、路、花木风景带于一体、长达32公里、能抵御百年一遇洪峰的江堤终于建成。

  一江两岸的改造,投资用了8.2亿元。

  令人吃惊的是:政府却没花一分钱,问谢书记,钱从何来?书记说,他只有一招,那就是“空手道”。

  原来,水利和规划部门从一无是处的荒滩中掘出金子:对河道裁弯取直,从荒滩中取得七八十公顷的土地,这对于可 开发土地日渐紧张的城市来说,其价值不言而喻。思路决定出路,一条决策这样产生:采取堤围改造与房地产相结合方式,由 企业筹资进行堤围改造,政府以土地给予补偿,这样,江堤建起来了,政府没花一分钱,一江两岸从城市的最险处变成城市的 最亮点。“空手道”产生了大奇迹!被国家水利部誉为“梅州模式”,“水患”成为“水利”。

  换句话说,梅州市用改革思路,把一河两岸建设项目推向市场,以规划为龙头,采用“以土生财”的办法,向社会筹 资,进行一系列治理和建设。

  在梅州模式中,我看到市场的魅力,看到政府的创新思维,看到企业和政府博弈的双赢结果。这是一江两岸的美之所 在。

  □点击梅州

  名人辈出

  近现代著名人物有:伟大无产阶级政治家革命家军事家叶剑英,清代革新政治家、洋务运动活动家、藏书家丁日昌, 抗倭保台义军领袖、爱国诗人、教育家丘逢甲,清末维新思想家、爱国诗人、外交家黄遵宪等,还有文学家冯宪章、蒲风、杜 埃、楼栖、碧野,美术家林风眠,版画家罗清祯,电影艺术家袁文殊等。

  旅游名胜

  一江两岸,有如“绿中城,城中水”的飘逸画卷;黄遵宪故居———人境庐,“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泮坑旅 游区,素有“梅南胜境”之称;还有客家围龙屋、千佛塔、叶帅故居、雁南飞茶田旅游度假区等。

  精美工艺

  金木雕工艺品、雕瓷工艺品、竹编工艺品、石雕工艺品。

  客家名菜

  盐鸡、清水鲩鱼、梅菜扣肉、水晶扣肉、客家豆腐、酿豆腐。

  风味小食

  味酵、菊花糕、蓼花、仙人、百侯薄饼、云片糕、烧卖等。

  客家山歌

  客家山歌是我国著名的民歌之一,源于古代中原民歌,继承诗经三百篇的风格。梅州是客家人聚居中心,客家山歌流 行,素有“山歌之乡”的美称。

  广东汉剧

  广东汉剧为广东三大剧种之一,它的音乐以客家民间音乐、中军班音乐、庙堂音乐、佛曲为基础,独树一帜;加之原 中州音韵与客家语系相同,保留许多中原的民俗文化特色,被誉为“南国牡丹”。

  梅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北部,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埔县、五华县、平远县、丰顺县6县1区,并代管兴宁市。 市境地处闽粤赣三地交界。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和“足球之乡”的美称。

  “一江两岸”的建设解决了城区防洪、供水问题,促进了城市建设,使梅州城区变得美丽如画。去年,广东省纪委、 省监察厅来梅州进行廉政建设调查时对群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一江两岸”建设工程是满意度最高的民心工程。

  左上图:梅江美如玉带,穿过城区。右上图:梅江北岸新貌

  历史上山穷水瘦的粤东山地,曾造成早年梅州的贫困,如今成了梅州财富的源泉。历经近十年来的发展,梅州经济跨 过了一道坎。上月下旬,广东省山区工作会议的召开,“多予少取放活”的精神传来,山区经济发展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 遇,梅州人难抑心中的兴奋,“梅州熬到头了”,“山区大发展的春天到了”。

  今天的梅州已经为大发展打下基础。市委书记谢强华将近十年来的梅州发展之路概括为“耕山富民、资源开发、引进 发展”。

  耕山富民:山歌入夜唱丰收

  无农不稳,对于480万人口中380万为农业人口的梅州来说,尤其如此,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梅州的富裕。对 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而言,农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就是耕山富民。

  多年的耕种,梅州的漫山遍野已是苍翠满目,瓜果飘香。全市水果总面积达到150万亩,水果总产63.95万吨 ,金柚、单丛茶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前列。

  1999年6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在梅州召开现场会,肯定梅州为全省树立了山区综合开发的榜样,提出“东学梅 州,西学高州”。最近两年,梅州又着力建设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全市获省批准认证的无公害农业品基地有16个、企业16 家。市委书记谢强华近日提出,梅州要成为香港及珠三角地区特色农产品的重要基地。

  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积极推进,梅州已有省、市级农业和扶贫龙头企业41家,带动农户14.4万户。这里的农民 已经变成农业工人。

  10年前,一名普通梅州农民一年到头只有900元收入,10年后的今天,这个数字翻了4倍,达到3600多元 。市长魏潘尧不无自豪地说:“梅州总体经济暂时还处于后进水平,但我们的农民收入在全省还处于中等水平。”

  谈起农业,这位曾主管农业多年的市长兴奋地说起他们是如何靠科技进步改变落后面貌的:全省最早实行抛秧技术, 亩产提高50%;七年挂果的金柚变成三年挂果,原来亩产只有600公斤,改良后上升到1000公斤;引进了津巴布韦的 烟种后,梅州烟叶卖到广州、深圳和海南……

  “健妇把犁同铁汉,山歌入夜唱丰收”,在科学垦种耕山富民路子上,梅州8个市县区中,已有梅县、梅江区、蕉岭 、兴宁、平远5县市区达到省级小康标准。

  资源开发:资源优势变财富

  20世纪90年代,当时的省委书记谢非说:“梅州的空气可以出口。”空气出口当然是赞美的话,空气也没有直接 出口。但空气确实对梅州的工业带来了好处,如梅县梅雁蓝藻公司将藻类养殖移进山里,就是考虑到这里空气洁净,这是利用 资源优势。

  今年8月28日,清凉山饮水工程正式向市民供水,山泉汩汩地流入市民家中,市民喝的就是山矿泉,煮饭用的也是 山矿泉,这也是利用资源优势。

  威华股份利用山高水长发电的优势,发展速生丰产林,是合理利用资源的又一例证。梅县发展了“雁南飞”旅游度假 村,搞生态旅游农业,成了全国“三高”农业的标准化实验基地,每年吸引游客50万人,最多时一天就来了3万游客。

  全省山区工作会议后,围绕着资源优势做的文章更精彩了———经过详细调研,梅州市委市政府已基本确定了八个特 色产业链。丰顺要建喇叭城,因为全国有40%的喇叭是从这里产出;梅县要建覆铜板生产基地,因为该县有富铜矿,而且有 领先全国的铜箔生产技术;蕉岭要建成水泥生产基地,因为塔牌水泥产量全省最大;大埔要建成陶瓷生产基地,这是该县的传 统强项;此外,兴宁要建成全国最大的球阀城、五华建成大型的无刷电机生产基地、平远要建成木材加工和家私生产基地等等 。

  抚昔追今,梅州人不胜欣慰:1990年,工业总产值只有40个亿,到了2001年,工业总产值达到140亿元 ,11年时间增加100个亿,去年一年工业增加值就接近53亿元。

  梅州人以自己发展的例子,破除了山区难发展的观念。梅州人相信,山区同样能够办大事,而路就在脚下,具体地说 就是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引进发展:万事俱备东风至

  作为著名侨乡,梅州在引资方面已有不俗的表现,已与100多个国家有经贸往来。到目前为止,全市累计利用外资 15亿美元,利用外资投资企业1600多家。海外侨胞热心捐建公益事业又进一步改善了梅州的投资环境,港澳台同胞和海 外侨胞捐资公益事业累计已经达到19亿元。

  经过省里的扶持和自身的建设,梅州引进外资谋求大发展的战略实施已是万事俱备———梅州公路通车里程已逾10000 公里,比1991年增加了7000公里,每百平方公里通车里程为64.3公里,超过全省平均水平,村村通了公路,就连 当年共产党打游击的深山密林,也铺上了硬底化的水泥路面。

  公路建设从过去全省“倒数第一”,成为全省山区市新建公路里程、公路密度、镇村公路三个第一,省委省政府曾经 号召公路建设“平原学广汕,山区学梅州”。

  梅州境内,一个叫“一小时生活圈”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即将建成。到今年年底,除五华外,从梅州市区开车到境 内各市县区将只需要1小时,届时,从梅州到深圳和广州各只需4个小时。

  梅州外围,梅揭高速公路将于2003年底建成通车,梅河高速公路也将于今年10月动工。

  目前,全市水火电装机107万千瓦,年发电量40多亿千瓦时。所有行政村都通了电话。

  随着基础设施的完善,梅州作为粤赣闽三省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日渐突出,加上清新优美的自然环境、崇文重教的人 文氛围、较低的投资成本等优势,正吸引着外资,承接珠三角的产业转移。

  梅州人说:“希望在山,希望在路,希望在外。”如今,山在耕种,路在延伸,内外往来多了。全省山区工作会议的 召开,再一次给山区梅州的大发展送来了东风。梅州人表示,他们决心争取经过5至10年的努力,将梅州建设成为比较发达 的山区市。


发表评论】【短信和E-Mail推荐】【关闭窗口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笔名:   密码: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联通手机购买个人家园,百分百中奖!


发短信不仅获积分,还能拿大奖!
短信服务推荐
  20万天南海北帅哥美眉的超级社区!保密手机号码,速配帮你找到趣味相投的他/她!
手机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贺卡
[徐怀钰] 飞起来
[周 蕙] 体温
[郑秀文] 今日几号
[陈冠希] 爱没有罪
更多>>


新浪商城推荐
  让他用全身满足你
  • 透明蕾丝娃娃装
  • 魔幻网无底一体装
  • 顶尖时尚专区
  • 运费+F4=免费!
  • 阳光偶像写真集
  • 数码摄像机赠配件
  • 买SONY TRV40E 赠SONY原装电池
  • 买SONY DSC-F707 赠原装包
     (以上推荐一周有效)
  • 更多精品特卖>>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2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