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串数字引起众多媒体的关注:截至目前,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孚电池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5%以上,居全国第一,在全世界的销售量也跃居第七。如今,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已拥有固定资产7亿元,成为中国电池工业的龙头企业,已行销世界五大洲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那么南孚是怎样从十几年前的一个只有200万元固定资产的落后小厂走到今天的呢?南孚董事长、总经理陈来茂一句话道出了这个秘密:“创新是南孚的翅膀,人才是南孚的原动力。打好‘创新牌’和‘人才牌’是南孚成功的根本原因。”
此话不假。早在“八五”期间,南孚就把“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写进了《发展南孚的科技纲要》。在1990年到2000年的10年间,投入4亿多元完成六期技改引进,终于将南孚这个濒临破产的企业,打造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电池“老大”。但富于创新精神的南孚人并没有因此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公司每年根据国内外市场需求导向,下达新科研课题,另外还把研发系统从技术部门分离出来,使技术中心不断向正规化、现代化靠拢。良好的机制和条件,使公司的创新能力节节提升。今天,国家级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也设在了南孚。南孚的科技实力令世界许多同行刮目相看。
南孚能不断创新,与南孚的科技人才息息相关。而科技人才的成长又与南孚的用人机制紧密相连。一方面,南孚重视量才使用,给项目、资金,鼓励人才发展;另一方面,南孚引入与国际接轨的、绩效挂钩的人力资源配置竞争机制,健全激励机制。此外,公司还不拘一格选拔人才,中层经理以上全部竞争上岗。灵活的用人机制,使南孚保持着持久的活力,不断在科技方面推陈出新,而科技创新又推动了南孚发展。南孚就是这样站在“人才牌”与“创新牌”两个巨轮上,滚滚向前。(本报记者 兰灿阳)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