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海信,对未来充满遐想。
因为就在今年8月,随着集团研究发展中心的正式启用,海信悉心打造的由信息产业园、家电工业园、技术孵化园(研发中心)和海信大厦共同构筑的“三园一厦”大工业格局正式搭建完成。
这一全新的发展格局给海信插上了一双强劲而美丽的“翅膀”,使其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的历史阶段。现在的海信,不仅具备了功能集中、高度产业化的能力,其企业外在形象也大幅度提升,以技术创新、精美制造、精细管理、国际化市场运作等为主的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正在逐渐凸现。
一
构建“三园一厦”,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增添强劲的“双翼”,一直以来就是海信战略步局中的核心步骤。而这一切,在2001年这一海信飞速发展的年份中渐成雏形。
就在这一年,海信信息产业园一期工程竣工投产,兴建海信大厦,扩建家电工业园二期,开始整合、改造研发中心;与此同时,淄博、南非、贵阳等生产基地也进行了技术改造。上述种种使海信形成了彩电500万台、变频空调150万套、 C DMA手机100万部、计算机50万套的生产能力,同时,海信的制造能力与工艺水平得以提升,企业竞争力全面提高。海信实现国际化的基本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
同时,海信还加大了对通信产业的投入,自主研发的 C DMA彩屏手机成功上市并赢得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和联通公司的高度评价。此举大大丰富了海信的品牌内涵,海信又进入了一个有风险但又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
同样在这一年,海信的产品质量工作再次赢得了国家和消费者的首肯。海信电视、空调、计算机三大主导产品全部被评为“中国名牌”,海信电器股份公司从众多的企业中脱颖而出,获得全国质量管理奖,成为全国获此殊荣的5家企业之一。
国内市场捷报频传的同时,海信产品的海外市场开拓也实现了大幅度的增长。这一年,海信成功避免了东南亚市场不稳可能带来的损失,并积极开拓澳洲、欧洲和中东市场,产品出口增长了130%。
也是在这一年,海信集团实现了161亿元的销售收入,实现利润2.99亿元,上交各种税收总额5.9亿元,为青岛市地方财政贡献3.4亿元。到2001年,海信的销售收入、利税、净资产等主要经营指标已连续10年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长,在青岛市的大型企业集团中位居前列,有力拉动和支撑了我市的工业发展。
这一良好的发展势头在2002年依然不减。1至7月份,海信集团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4%,上交青岛地方财政比去年同期增长了81.3%。海信电器股份公司上半年销售收入同比增长50.49%;通信产品因其技术、质量优势,具备了强大的后发基础;网络科技公司销售收入增长幅度较大。正是这一强劲的发展势头,使得“三园一厦”的大格局顺利构建完成。现在,信息产业园是全国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中心,园区占地80万平方米,集电子、通讯、信息3 C产品研究、制造于一体,生产项目主要有多媒体电视、背投电视、 C DMA手机和 P DA、计算机以及模具、注塑喷涂等;
位于平度的海信家电工业园,占地50万平方米,该园区目前的变频空调年产能已达150万套,又新建了“ I DF”智能变频中央空调等商用空调生产基地,目前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用、商用变频空调生产基地之一;
海信大厦地处青岛市商务黄金地段,大厦全面接入宽带网,配置了多种办公自动化设备及其配套的各种软件,能够开展商情查询、电视会议、远程访问、电子函件等多种图像视频传输业务,是国际化海信的决策中枢。
而技术孵化园(即研发中心)设在海信集团的原办公场所———江西路11号,是海信将生产基地西迁黄岛后建造的,是对海信技术力量的一次集中整合和升级。
二
当我们仔细审视海信“添翼”的这一过程后会发现,技术致胜这一海信始终秉持的发展理念一直是其最为核心的诉求。
海信一直坚信,核心技术的缺乏、技术创新速度慢是制约中国家电企业、信息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因素。加入 W TO后,在与洋品牌近距离的技术较量中,中国的差距更加凸现。这种技术上的劣势如果不能得到根本改观,最终必然导致中国信息产业发展的全面受阻,中国仅仅成为加工制造大国就不可能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而海信对这一现实的应对之策就是构建“三园一厦”工业格局。在这个工业布局中,海信依然致力于打造技术创新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以研发中心(技术孵化园)为龙头,进一步夯实技术研发基础,加快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速度,从而充分发挥信息产业园、家电工业园的潜能,快速提高经营规模,提高经营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实力。
现在位于江西路11号的海信研发中心,就是海信当年的“起家”之地。当年在这个院子里,最醒目的就是技术中心大楼,就是这栋大楼使得海信的技术实力不断地得到积累。在这里相继有环保电视、纯平电视、变频空调以及 P C、数字电话等具有国内先进技术水平的产品源源不断地推向市场。海信还以技术中心为核心,集中了一批高知识素质的优秀专业人才。
目前的海信已将技术中心由一个楼扩大为一个园:占地近7万平方米,设立了信息家电、制冷、移动通讯、 I T、网络科技、智能控制、光通信等11个专业研究所,拥有20多个公共检测实验室和1500多名专业技术人员,加上内部网络所实现的信息资源共享,不仅使人才、设备、信息等技术力量得到了最大利用,更为关联性强的高新技术提供了一个整合平台,促进了多个技术领域之间的合作,构成了一条更为合理的产业研发链。
海信透露,将用8年的时间,对技术创新保证5%以上的投入,力求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网络设备与服务技术、新型光电子显示技术等核心技术领域有所突破,从而切实强化中国企业技术研发这一“软肋”。
同时,海信还将通过对园区的投资建设,通过制度变革、机制优化、技术进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工作的改善等,通过技术开发机制的调整、研发队伍的扩大、中试条件的加强,从而赋予这些硬件设施以智慧、效率和活力,软硬结合,激发企业的“技术细胞”一直保有活力,加快海信技术型企业的发展。
三
借“三园一厦”这双以“技术创新”为筋骨的“翅膀”,海信有了充足的储备,向一个更新的发展阶段迈进。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这样描述海信的新目标:进一步夯实技术研发基础,快速提高经营规模,提高经营质量,增强整体竞争实力,利用三到五年的时间,把海信锻造成为一个具有良好的公众口碑和品牌形象、优秀的国际化经营管理团队、自己的核心技术、一流的制造和分销能力的世界性的家电、信息、通信为主导产品的供应商。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海信确定了新的5年发展战略———“3Ⅲ计划”:
一“Ⅲ”:这是整个计划的核心,其内容是,通过3年的努力,重点掌握应用集成电路设计技术、网络设备与服务技术、新型光电子显示技术,从而确立海信自己所掌握和应用的核心能力。
二“Ⅲ”:是指海信以退换进,在全面撤出电子配套、包装材料以及商业等非主导产业后,全面形成清晰的“家电、通信、信息”的3 C产业构架,也就是说产业专心锁定“3 C”;
三“Ⅲ”:要用3到5年时间,使海信的三大主导产业的主导产品销售额、市场占有率以及净资产回报率这三项指标稳居国内同业前三名,进而到2010年,按国际统计惯例口径,3 C类产品的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人民币,成为肌体健康、持续发展能力强的“3 C产品专业供应商”。
在“三园一厦”这一“技术、产业之翼”打造成型的同时,海信与日本住友商事株式会社建立了资本联盟,让人们看到了海信抢占国际市场份额的“雄心”。周厚健说,海信的国际化之路,将主要依靠与国际跨国公司建立合作或战略联盟来实现。据了解,目前海信还与众多世界著名跨国公司在技术、管理和市场研究等方面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伙伴关系。今后将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发展在资金、技术、人才、研发、制造、销售和售后服务等诸领域的全方位合作,使得海信的实力借助国际化的过程快速扩张。
每月2元享用15M邮箱 中大奖游海南游韩国
|